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作的现实需要。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通过基层干部素质的提高,推动基层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32.
张新文 《工会论坛》2006,12(2):33-33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竞赛活动,以企业发展为中心,以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为主线,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创新为动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群众性技术创新竞赛活动常赛常新。  相似文献   
3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失业保险制度相比差距仍然比较明显。通过对英中两国失业保险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汲取英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有益经验,要完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扩大覆盖范围、健全基金筹集和使用机制、提高待遇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增强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与预防失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34.
腐败非今日始。产生私有制后,贪婪便随着剩余的植物和猎物遗留给了人类,尤其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皇权更迭,“人治”代替“法制”,贪官污吏,比比皆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便是这种写照。经济学家王亚南曾愤然说:“中国一部二十四史,实是贪污史。”清代军机大臣和坤被嘉庆赐死后,抄出财产不下白银8亿两,几乎相当于清王朝20年的财政收入,25  相似文献   
35.
区分读者类型 提供优质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要研究读者特点,分析读者类型,因势利导做好导读工作。要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提供体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服务,实现馆藏文献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6.
在经典社会主义看来,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下,造成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分离,忽视了现代化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实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动态统一。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使中国社会发展体现出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3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社会治理的中国道路制定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内涵体现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社会治理质量的衔接性要求。在实践中,社会治理模式需要在以自治为原则的治理主体及其结构、以法治为基础的保障体系、以道德为基础的传统路径等三个层面,构建均衡性的制度与技术支持,而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未来取向是健全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行动原则,打造多元立体的行动路径,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  相似文献   
38.
基于对基层社会治理中政社互动的既有研究发现:政社互动是在国家行政权力上收与基层自治不足的情况下,加强国家与社会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其经验推进是在政府主导下,社会组织嵌入以及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而形成的两种合作治理形式。在“强国家-弱社会”的政社关系下,政府的过度干预导致社会组织逐渐依附于行政体系,加上承接服务的主体缺失与回应不足,使政社互动陷入“内卷化”的困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应从集权管控走向吸纳治理,从单向嵌入走向双向互嵌,从政府排斥走向社会自觉,进而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9.
政策工具研究中的志愿者途径是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有效方式,它作为政策过程中的工具性途径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志愿合同、志愿协议、志愿标识和志愿诉求。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志愿途径的政策工具服务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同时也要注意其局限性所在。  相似文献   
40.
张新文  陆渊 《求实》2023,(4):62-72+111
基层治理创新是一个涉及创新初始、试点、实践等三个阶段,并涵盖多个创新主体互动的动态过程。基于创新过程视角,并借鉴控制权和资源依赖理论,重点分析“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基层自治组织”等创新主体在基层治理创新不同的过程阶段所具有的互动关系和策略,进而构建一个基层治理创新过程的主体互动框架,分析基层治理创新不同阶段创新主体互动的关键机制。基层治理创新遵循“自上而下的强控制—资源配置与创新试点博弈—创新成功、中止、失败或融合”的演进过程。在基层治理创新的不同阶段,尤其是在基层治理试点与实践阶段,创新主体均采用不同的策略而形成相应的互动关系,最终影响基层治理创新成效。目标导向与自由裁量、压力监督与资源整合、考核问责与倡议联盟是促使创新主体在不同阶段形成互动关系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