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206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柔弱的入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相似文献   
42.
在“文化大革命”发动阶段,被简称加蔑称的“三家村”,即《三家村札记》,它原本是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开辟的一个杂文专栏。这个杂文专栏的开辟,说起来其实很简单。  相似文献   
43.
阮直  吴清贵 《法制博览》2008,(14):37-37
著名的德兰修女,以仁爱之心闻名于世。在德兰修女生前建立临终关怀院的初期,曾有位官员专门对德兰修女的行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4.
2008年第6期,我们为读者刊登了《中阿关系交恶始末》一文。然而在中阿关系破裂前,阿尔巴尼亚曾在对待“中苏分歧问题”的立场上一度与前苏联决裂。苏阿的决裂,被视为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一次地震”,本文将为我们揭开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45.
我的心底总藏着三个小故事,每次想起,都一惊。因为我原以为自己很聪明、很客观,直到经历这些故事之后,才发觉许多事,只有亲身参与的人,方能了解。那是人性最微妙的一种感觉,很难用世俗的标准来判断。  相似文献   
46.
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寒切帖》的经历至今让人心有余悸,这件珍品差点在废品收购站的熔炉里化为纸浆。  相似文献   
47.
为了创作一部作品,我到戒毒所接触了吸毒人员。来到戒毒所,我才发现,那里美女如云。按说,长得好看的女性机会更多,可她们怎么就吸毒了呢?  相似文献   
48.
“问责”一词,近年屡见,大概是从“问罪”一词衍生而来。“问罪”太锐,“问责”舒缓,对那些并非直接肇事而负有领导责任的官员,听来比“大兴问罪之师”一类语言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49.
一只眼睛     
行走于世间,接纳或拒绝,爱或不爱,放弃或执著…… 每个人都应有接纳与宽容之心,但也要学会拒绝。 我拒绝麻木。虽然生活的磨砺让太多的热情化作云,但不能让感情磨出老茧,如果没有云让眼神放飞追逐,那么生还有什么乐趣。  相似文献   
50.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