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1.
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政府在整个系统工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最终取决于政府体制上端的制度安排。为此,我国政府应该从公共服务理念、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公共服务主体体系、公共服务运行过程以及公共服务安排方式等五个维度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代西方治理理论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日益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是西方学术界日益崛起的“显学”之一,但学者对治理理论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因此,呈现当代西方治理理论的主流内涵就显得势在必行。该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定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范式。这是一种政府与社会共同支配资源的架构。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 ,一方面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另一方面 ,也给我国政府管理带来了严重挑战。这种环境导致我国“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现象更为突出 ;为此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合理定位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分析了这种必要性 ,并从“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两方面提出了合理定位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的三个重要理论向度是明晰法理基础、廓清立法模式、厘定法律内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国际、国内的法理基础,目前我国是典型的"块状"立法模式,当前需要"条状"立法,从而构建一种"条块"相结合的法律体系。在内容方面,立法要界定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分工,构建与均等化相匹配的公共财政、标准体系、绩效评估以及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改革先锋国家先后启动了“后新公共管理”改革。“后新公共管理”改革在价值取向、机构设置、权力配置、信息技术和行政文化等五个维度对新公共管理运动进行了扬弃与超越。“后新公共管理”改革试图通过价值重构实现从单维价值取舍到多维价值共融;通过机构重组实现从机构裂化到整体协同;通过权力调适实现从过度分权到适度集权;通过技术再造实现从有限开放到信息共享;通过文化重塑实现从彼此竞争到相互信任。明辨“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内涵与取向,对当前我国在行政改革进程中有针对性地借鉴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优秀因子、扬弃其非本土化的个性因子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供给质量及其供给效率实施刚性问责,是党和国家持续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问责机制整体上处于软约束状态。问责主体单一、问责对象模糊、问责内容狭隘、问责程序失范等,是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问责机制客观存在的现实困境。为此,我国应该紧密围绕"谁来问责、向谁问责、问什么责、如何问责"这四个重要领域,从合理构建问责主体、清晰界定问责对象、明确规范问责内容以及建立健全问责程序等四个维度,对当前基本公共服务问责机制进行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7.
对政府部门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估,成为保障各级政府持续稳步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条件。尽管我国现有基本公共服务评估制度在考核评估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监督作用,但现有基本公共服务评估机制属于典型的"体制内"评估模式,存在评估主体单一、评估内容偏颇、评估指标狭隘、评估方法滞后等问题,致使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评估制度处于软约束状态。构建多元评估主体,拓展多维评估内容,设计多项评估指标,运用多样评估方法等,成为未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评估机制的创新取向。  相似文献   
18.
以"效率至上"的行政范式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西方国家步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是当时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化的产物。然而,自从传统效率行政问世以来,就受到学术界和实践者的批判和质疑,呈现出了范式的认同危机。究其本质,传统效率行政范式严格遵从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相似文献   
19.
从宪政维度审视新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流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公共管理采取了一些旨在增强政府回应性、责任性的改革措施;然而,从公共行政合法性的宪政维度来看,该理论推行的诸多行政改革理念在事实上对政府的"公共性"形成了挑战,造成了公共行政民主价值观的流失.如"政府掌舵"论弱化了公共部门的回应性与代表性;"顾客导向"理念促使政府逃避相关责任;公共利益"废止论"将公民的公共利益降格为副产品:企业家精神鼓励行政人员制造风险和规避责任;政府职能市场化容易导致行政责任的流失.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具有丰富的内涵。小 康社会理论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有其历史过程,应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方面 来建设小康社会,其中物质文明是前提,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则是保障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