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高度的政治合法性,公共政策具有正义性,体现政治文明的基本价值,彰显现代公民意识,是和谐社会的内在特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累积政治合法性、保障公共政策的正义性、促进政治文明发展、孕育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着多维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人权谱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表达权具有着重要的价值.主要表征为:表达权本身所蕴涵的自由独立之精神有利于人们在公开、平等的讨论和争议中掌握真理;有利于政策制定者在政策问题的构建过程中,能够全面、客观、真实地倾听并吸纳各政策相关者的声音和意见;有利于塑造公民温和、和平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从而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务微博中的公民参与:限度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微博在网络公共领域的自然延伸,政务微博为公民参与政治过程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此同时,政务微博中公民参与的发展还面临制度供给不足、参与主体有限、非理性"暴政"、政府回应力不够等诸多限制,需要在充分延展政务微博公共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定位政务微博功能、完善政务微博管理规范、提升管理者媒介素养、有效整合"意见领袖"来寻求突破,从而进一步开掘政务微博作为公民参与新途径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民维权能力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对自身权益的维护能力逐渐提高,其发展态势体现在权利意识渐增、维权资源的善用、维权技能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等几方面。农村和谐需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而农民维权能力的高低反映着农民权益保障的水平,同时也反映着农民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能力。当前我国农民维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农民主体权利意识的进一步增强、维权资源的充分享有与有效利用、维权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农民维权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匡萍波  李强彬 《理论月刊》2006,23(11):28-31
人力资源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开发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和资源分配,直接涉及公共政策选择。人力资源开发价值与资源的分配性涵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人财物的分配;二是人力资源本身的配置与利用。人力资源开发的公共政策属性规定了政府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主体应承担的职责,在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政府分配公共资源应坚持公平为先,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政策过程中,决策者如想成功地解决社会问题,首先就必须构建真实而正确的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构建是一个政策相关者就有关社会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缓急、真实性等从分歧的意见中反复探究问题共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政策过程逻辑起点的政策问题构建直接关涉到哪些社会问题能够进入政策议程并形成相应的公共政策.表达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在政策问题的构建过程中意味着政策相关者将在自由的意见表达中提升政策制定的民主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意味着政策相关者将在一种协商和对话的气氛中凝聚问题共识;意味着决策者在确认政策问题时应当"耳听八方","兼听"则"明",以求最大限度地构建真实而正确的政策问题并为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泄愤事件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已成为一个愈来愈热的研究话题.从政治学尤其是政治参与的角度来审视社会泄愤事件,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的表现.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体制性迟钝"导致怨恨的累积,公民社会稚嫩致使公民对公权力监督的弱化,盲从心态诱发集体的无意识,政府信息传播不顺畅导致信息传播失衡.因此,应增强体制吸纳民意的能力,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防范和疏导民众的盲从心态,畅通信息传播渠道,从而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减少社会泄愤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连接基层群众力量最基础、最直接的行政单元,街道办治理需要摆脱压力型体制和运动式治理的冲击而成为基层党政机构与群众之间最直接的互动界面。协商民主在街道层面的运作有助于优化街道办治理结构,其实质是以街道办党政机构为代表的建制化力量与以街道协商团体为代表的非正式力量,基于对协商民主规范性价值的认同,以治理过程中的权力分享来实现街道层面协商与决策的统一。以成都市H街道公民议事会为个案的分析表明,街道办治理中协商民主的实现需要着力于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观念认知层面,从偏好“行政压力”转向“民主协商”;二是在权力配置层面,从对街道协商团体的“形式性放权”转向“实质性赋权”;三是在绩效衡量层面,从单纯的“算经济账”转向全过程治理下的“算总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