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邓大才 《理论探讨》2020,(2):157-162
中国地方政府官员存在下级向上级反向避责的特殊现象,反向避责过程包括专题会议研究、常务会议研究、深改小组会议研究、常委会议研究等四个责任分散层级。下位决策者放弃在本层级实施改革的权力选择反向避责,主要是出于规避责任、期待高位者推动、扩大改革相关者范围以及收益耗散有限等考虑,而上位决策者则出于改革政绩需要、责任共担机制、调动下位决策者积极性等原因同意承责。反向避责的动因可以归纳为政治利益与政治责任两个变量,通过建模分析能够预测分析反射避责过程,上位反向避责通过专题会议、常务会议、深改会议等三个层级转嫁责任,并通过常委会议转嫁扩散。三条必然的避责路径和两条可能的避责路径,并予以规避。反向避责形成的根源在于中国集权体制下的上位决策者的"权力超载"和下位决策者的"责任超载",其是权力-责任配置错位的结果。因而,应改革集权体制,合理划分下位与上位决策者之间的权力责任,避免权力或责任超载,建立权责对等、激励相容的权力、责任体系来调动各级决策者的改革创新积极性。  相似文献   
22.
前不久,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教授 称,目前超级杂交水稻已经研制成 功,亩产可以高达800公斤以上,农民种 粮也可以致富。然而,增产就一定会增收 吗?事实显然不都是如此。年代较远的有 叶圣陶先生笔下的《多收了三五斗》后的 增产困惑与无奈。近的有1997年至2000 年的粮食主产区农民增产不增收,减产 反而增收的残酷现实。如果时光倒移10 多年,粮食还称之为问题的年代,袁隆平 教授的科研成果确是农民的增收福音。 但是在粮食只偶尔成为问题的年代,在 增产反而可能成为问题的年代,则要辩 证地看待增收与增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农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如缺乏理论指导、缺少产业组织引导、缺少社会资本介入以及各种制度障碍。应积极引进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并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24.
论经营土地     
本文认为,当前应该由传统的土地经营向经营土地转变。作者论述了土地经营向经营土地转变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指出了经营土地的主要条件和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5.
家庭承包土地流动的层次分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大才 《探索》2002,(3):92-93
当前对土地流动有一种误解,认为土地流动仅仅是使用权流动.其实这种认识有失偏颇.从我国的法律和政策来看,土地流动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土地使用权流动,一个土地承包权流动.从土地规模经营和还土地生产要素本来面目来看,土地承包权流动应是以后的主流.本文先分析土地流动的层次、关系、发展趋势及当前各个层次流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推进土地流动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26.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可能会想,农民怎么会缺少利益代言人呢?不是有党和政府吗?不是有人大代表吗?不是有农口各个部门吗?不是还有乡政府和村级组织吗?这些主体能否成为农民的代言人呢?笔者认为不是自己说是代言人就是代言人.不是天天把农民、把农业挂在嘴上的人就是代言人.代言人应该有一定的标准.一是代言人必须与被代言人利益完全一致,或者说大部分的利益一致;二是地位比较独立和超然,不受其他利益主体或者政府的制约;三是有一定的影响决策者或者其他主体的势力;四是代言的角色是专业化的,不能既代表这个群体,又代表其他群体.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看谁是农民的利益代言人.  相似文献   
27.
同为以市场化为改革目标的城乡制度变迁在实践中其绩效竟有如此大区别 ,农业成效明显 ,国有企业仍然步履维艰 ,原因何在呢 ?本文在此作一点探讨。通过对城乡制度变迁差异和对各自的变迁方式的客观评价 ,提出了国有企业制度变迁可以从农业制度变迁中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最后文章认为 ,不管是农业 ,还是国有企业 ,都必须转换制度变迁战略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突破旧制度的桎梏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制度 ,实现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28.
东西部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与西部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大才 《探索》2001,(1):100-104
制度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东西部发展的差距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从本质上来看,是制度安排、制度结构和制度利用效率的差距.本文从东西部制度非均衡的表现着手来探讨西部地区制度供给和制度安排滞后于东部的原因,并以此提出了西部完善制度、创新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基础,结合土地价格理论,从一级产权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土地的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0.
承包土地流转的理论障碍与基础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流转首先必须有法律和理论依据。在中共十五大上 ,从政策的角度提出了农户的承包土地可以有偿流转 ,但是由于农户承包权的财产性质、价值性不明确和承包土地所承担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性质、土地流转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文章在分析承包土地流转的理论障碍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理论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