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4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131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31.
农民对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制趋向正向评价;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认知与国家政策存在较大差距,农民更希望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并希望实行农村土地的私有化政策;有近一半的农民表示赞同"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新政策;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积极探求非农就业途径、并且每年有一亿多农民涌向城市就业的背景下,农民仍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通过借助场域与惯习的概念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认知进行深度分析可知,正是乡村场域和乡村惯习共同塑造了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认知。  相似文献   
332.
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严复悖论”是一个具有奠基意义的关键命题。这一命题意指中国在引入现代性因素改造本国社会继而走向现代化时所面临的“单项引进”与“全盘引进”的互悖矛盾,其实质乃是中西社会有机体由于各自内在结构不同而萌蘖的异质社会有机体之间的互斥现象,根本缘由来自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塑造性”功能。纾解“严复悖论”,需要将从专制政体变革的民主政体作为支撑现代化的杠杆、将传统文化的价值符号作为引领现代化的中介、将社会内源性质素的渐进发育作为激发现代化的动力,从“新”“旧”整合中探寻现代化的出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重新慎思“严复悖论”具有重要的价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路,应当保证外来的现代化思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在实现“社会存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3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光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5G技术的成熟及量子通信的提出,使通信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的纪元,通信技术在今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中将占有更重要地位。而通信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们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基于自主学习的通信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阐述自主学习在通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自主学习机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三个方面对通信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该模式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创新性、兴趣推动力等方面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4.
1988年,22岁的朱彩芹跟随丈夫王学堂进入黑龙江省沾河林业局的森林防火部,组成当地第一座“夫妻塔”,她也成为沾河林业局第一个进山上塔的女瞭望员。三十多年如一日,朱彩芹和王学堂守在651塔上,当好守护大森林的“眼睛”。如今,朱彩芹已经退休,她的丈夫王学堂将和儿子王刘洋、儿媳徐盼一起,继续守护这座小塔。  相似文献   
3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经历了从工具化诉求向特色化转向的演进与嬗递过程,其发展与转型过程中主要存在五大关系张力:学科源流西方化与本土化的纷争、学科特色化与规范化的争论、理论创新与经验研究的区隔、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歧、学科交叉与学科泛化的困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必须推动研究立场从二元对立转向双向融合,研究取向从价值无涉转向价值关联,研究范式从学科垄断转向多元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