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郭建宁 《前线》2016,(Z1):97-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记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根本使命。“继续前进”就是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必将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下几个问题尤为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了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断自我革命促进完善发展等多方面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34.
18问为何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精彩语录: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郭建宁: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民族的复兴需要以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中国改革开放持续30多年的快速  相似文献   
35.
一、新的思想解放的主题:推进改革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不可阻挡。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36.
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思路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国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和思想的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建设主流价值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建宁 《学习论坛》2005,21(12):5-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观念形态转为实践形态的过程。认真回顾、总结、梳理、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提出并阐述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和题中应有之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了新目标,确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要有新的应对和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39.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建设,在中西、横向、空间、国际方面主要是处理好文明冲突与文明对话的关系,在古今、纵向、时间、国内方面主要是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我们要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时代精神,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40.
郭建宁 《前线》2017,(3):49-54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是民族复兴的集中体现。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思想文化激荡中确立文化自信,在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中树立文化自信,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坚持文化自信,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阐释文化自信。要强基固本铸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坚持传承创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话语感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