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郭建宁 《前线》2017,(3):49-54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是民族复兴的集中体现。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思想文化激荡中确立文化自信,在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中树立文化自信,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坚持文化自信,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阐释文化自信。要强基固本铸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坚持传承创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话语感召力。  相似文献   
42.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如何结合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和变化着的实际,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上,认真研讨与审视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颇有争议和难度、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从50年前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化和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本文论述了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贡献与局限,分析了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未能在实践中落实的原因,探讨了"社会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个概念,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探讨了和谐文化与传统文化,和谐文化与现代理念,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与辩证思维等重大理论问题。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本文主要从文化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文化解读,通过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背景、文化基因、文化维度、文化意蕴,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5.
有的地方发行了“孔子彩票”,赚孔子的钱,发国学的财,国学热变了味,变得太功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民族性的形式和民族性的内容,需要内在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链接。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儒学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相似文献   
46.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挟择。改革开放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超越了苏联模式,应对了全球化的挑战。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7.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60年。正确认识与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把握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线索,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可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48.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通过培育和谐的文化精神、倡导和谐的价值理念、弘扬和谐的哲学思维、营造争谐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同时,积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9.
郭建宁 《乡音》2012,(6):32-33
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令人瞩目,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众有一个好的改革心态,能够支持改革、包容试错。理性看待改革当中出现的问题,少些抱怨,多些建设,中国前景一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50.
郭建宁 《党建》2013,(12):41-41
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反映我们党思想认识的不断发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