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法律   10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1.
行政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把我国的行政管理牢固地建立在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之上。改革的中心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率,保证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也就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 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科学就是对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的认识。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就是行政管理必须符合行政管理的客观发展规律,不能用主观  相似文献   
112.
国家赔偿立法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违法行为造成公民、法人合法权益损害的,国家应当负责赔偿,合法行为造成损害的应负责补偿.对于立法行为,统治行为以及部分非犯罪原因造成的司法损害,国家不予赔偿.特定情形下,根据“过错相抵”“损益相抵”原则,可以减轻或免除部分国家赔偿责任.赔偿立法应以直接受害人为第一赔偿请求权人,依次排列,并以实施侵权行为的公务员所属的机关(包括行政、司法、军事机关)为支付赔偿费用的赔偿义务机关.遇有行政复议及接连司法侵权的情形,应区分具体情况确定赔偿义务机关.在赔偿方式上,应以金钱赔偿和恢复原状为主要赔偿方式;赔偿范围上以直接损失为原则;赔偿费用应由各级政府预算单列.赔偿程序上采用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短时效及原告负“初步证明责任”等方式都有利于迅速有效地解决赔偿纠纷.  相似文献   
113.
在党的领导下,对全国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贯穿于《邓小平文选》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一九七五年,为清除“文化大革命”的动乱,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整顿的主张。在一定意义上说,整顿是为了兴利除弊,也是改革的一种形式。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  相似文献   
114.
地方制度研究新思路:中央与地方应用法律相规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研究我国现行地方制度的基础上 ,提出和论证了我国地方制度的发展构想 ,主张实行法律分权 ,赋以地方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法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最近通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严格依法行政的特点 :条例规定的紧急措施在宪法和法律授权范围内 ,体现了对行政权的规范、法律程序的重要性和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6.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党中央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和统筹推进。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大举措和顶层设计,夯实了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117.
同志们: 在<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法学会在这里召开座谈会,纪念这部重要法律的出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0年前的4月4日,我国第一部<行政诉讼法>正式颁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诉讼制度正式建立.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8.
WTO与中国行政法制度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必将对国内法律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涉及贸易、投资等经济法律制度领域,而且涉及规范政府权力的公法制度。本文认为:就本质上看,WTO协议是一种契约,目的是约束各成员方政府将其贸易政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建立一种鼓励公平与自由竞争的多边贸易体制。因此,WTO协议直接对政府行为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集中表现为WTO协议所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法律统一实施原则”、“行政公平原则”以及“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审查原则”等方面。我们需要根据上述原则的要求,对规范政府行为的宪法和行政法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WTO背景下行政法制度的改革,对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种机遇。  相似文献   
119.
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正初步设想(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拓宽原告资格: “当代立法的趋势是放宽起诉资格的要求,使更多的人能对行政机关提起申诉,扩大公民对行政活动的监督和本身利益的维护。”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改革导向也应如此。 西方发达国家对原告资格的拓宽,主要是通过拓宽对个人权益的保护范围和创设对公共利益保护渠道两条主要途径进行的。前者大体经历了由“法定权利”标准向“法律上的利益”标准迈进的过程,甚至某些国家发展了“法律值得保护的利益”标准或“事实损害”标  相似文献   
120.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六要素中,民主法治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础的条件。一个社会只有以健全的民主法治为根基,和谐才有实现的可能。而在当今中国法治建设中,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无疑居于核心地位,因此依法行政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当前,政府职能定位的偏差和行政管理体制不顺是制约我国依法行政深入的重要因素。因此,尽快实现政府从计划经济下旧模式向现代市场经济下新模式的转变,建立政府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