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刑法理论界虽然还有争议,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已生根发芽,成为一种重要的诉讼话语。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期待可能性事由的情形,阐释期待可能性之人性基础在传统文化下的异别性。将人性法则与情感理性的“合理的内容”,经过理性的审视和批判之后,上升为法不强人所难这一“合理的形式”。期待可能性作为一个责任认定的构成性要素,提供了一个容纳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规范的形式法理,是法不强人所难这一“合理的形式”的刑法阐释。当前司法实践中对期待可能性的认同,正是因为此概念激发了中国人对法律文化传统中的亲伦人性的群体记忆,而借用这一形式法理将传统与现代勾联起来,从而揭示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一个”(a)期待可能性,而不是“那个”(the)期待可能性,以化解司法实践中合法律性与合理性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2.
作为一项以限制个人自由的方式来实现对他人救助的干预模式,利他救助法律干预亟待解决的是自身正当性的证成.从必要性的层面来看,利他行为在缺少外在干预的情况下存在自洽性不足的缺憾.以多元主义的视角来看,自由仅是众多价值中的一项,在利他救助情境下并不具有优越性.从充分性的层面来看,利他救助能够实现对基本人权的保障,实施救助不仅是道德义务同样可以划归到法定义务的体系当中.同时,利他救助的法律干预有助于公共利益的确认和维护,实现公众对良好社会的期许.  相似文献   
53.
政治人是生活在政治社会中以整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甘于为整体奉献的人。由于我国的法治建设脱胎于政治社会,受政治思维的影响,一些法律中自觉不自觉地残留着某种政治人的影像。对于转型时代的中国来说,消解和防范政治人的立法思维和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