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80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层干部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层干部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治校能力。考核评价工作是加强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高职院校的中层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中存在着考核导向作用不够明显、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考核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考核的方式缺乏先进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视角不全面和结果运用不充分等原因。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中层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搭建网上考核评价系统和健全中层干部考核评价奖惩机制,进一步提高考核评价工作水平,切实发挥考核评价工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2.
53.
成本收益理论:腐败与反腐败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者在进行腐败前大都要对自己的行为所可能带来的收益与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比较和衡量,即考虑通过腐败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收益和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就是收益与成本的关系。对于每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来说,只有当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时,权力拥有者才会铤而走险并运用其手中的权力实施腐败行为;反腐败同样存在成本与效益的问题。腐败的成本收益和反腐败的成本收益,两者有所区别同时也相互依存,腐败者的收益往往包含于反腐败所能得到的收益中,而反腐败成本的提高往往为了提高腐败者的成本。因此想有效的控制或遏制腐败,就应当从提升腐败成本和降低腐败收益,甚至从减少反腐败成本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制度性建设。  相似文献   
54.
李晓明 《前沿》2010,(22):148-151
"族群"概念是西方人类学研究社会实体的一种范畴分类法.任何族群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族群共生和繁衍历史,并且都离不开建立在共同文化基础之上的族群认同和文化传承.族群认同是族群意识的基本构成,也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族群归属的认知和情感依附.族群认同在族群内外的和谐关系构建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和研究"族群认同"的表现形式,对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教师激励机制能有效提高教师工作绩效和学校教育质量。当前高校对教师激励的效果并不显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激励制度缺乏考评与奖惩机制的支撑,激励机制缺乏有效竞争,物质激励不足,教师学术权力面临边缘化。应针对这些问题,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激励理念纳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中,深入实际,了解教师的激励需要,提高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56.
通过归纳分析,对危险犯的含义、危险犯的构成特点作了回答,并通过不同标准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危险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
醉酒驾车肇事的行为人在主观过错上究竟属于故意还是过失?对其进行刑事归责的主观根据何在?我国大陆刑法理论上缺乏支持,实践中亦分歧明显。以原因自由行为的讨论为前提,以责任主义为立足点,分析醉酒驾车肇事行为人刑事归责的主观根据,并对现有理论和实践中可能存在的谬误认识提出合理性怀疑,包括对该类案件如何进行主观归责作出原则性分析,甚至提出“一个主观心态可以支配一个或多个连续行为”的观点,以此得出结论,对醉酒驾车肇事的行为应当以陷入醉酒状态前的主观心态为主要根据,且适当以陷入醉酒状态之后的主观心理为辅助作综合考察,从而准确确定其肇事行为的主观归责定性根据等。  相似文献   
58.
李晓明 《河北法学》2004,22(4):76-79
对先秦道家法律思想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解析,认为道家由其无为哲学出发,主张"无为而治",因之,对儒家礼治学说就总体而言持消极甚至否定态度,但这种消极和否定并非如传统学术认定的那样绝对,特别是早期道家对儒家礼治学说不仅没有采取传统学术认定的那种鲜明反对态度,而且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兼容。  相似文献   
59.
20世纪国外刑法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西方刑法学在新旧两派的继续对峙、争鸣过程中,出现了若干新的趋势与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两派的相互吸收、借鉴,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并着手改造和刷新自己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体系,俨然以一副旧人新面孔粉墨登场,不过,时代的潮流又使它们不由自主地靠拢,统合在刑法统一主义的大旗下。西方刑法学的统一主义大潮势不可挡,卓而不群、特立独行者已是廖廖。西方刑法学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若干更新与扩充,如经济分析的方法和行为主义的分析方法的引入与走俏。理论的成熟与实践的深入推动着西方刑法学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学者们对刑法的目的、刑事政策的合理性与妥当性进行了热烈讨论与深刻的反思;有些学者对正统刑法学理论进行了修正、反动甚至颠覆;有个别学者在刑事社会运动中不为时势所惑,坚守刑法法治主义阵地,并对刑法原则作了若干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60.
也论对犯罪客体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客体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从法理上看,犯罪客体就是犯罪对象;从立法上看,犯罪客体并不具有立法本意;从哲学上看,社会关系的直接载体就是人或物;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关系受制于具体的人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