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年寄语     
一元复始,举国融融。 1997年迎着灿烂朝霞,迈着欢快步履走来了。 编辑部的同志要我为今年第一期的《检察风云》写“卷首语”。信笔之间不由使我想起去年9月的一件事:我在四川境内长江边上碰到一位当地的检察干部。当他得知我是来自上海的同行,就拿起相机对准我连续揿了好几次快门,  相似文献   
2.
由于政府的支持,中国大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医学科学水平不断提高。截至一九八三年底,全国医院病床已达到二百一十一万张,全国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共有三百二十五万二千八百人,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五点四倍,高级西医师五十五万七千五百三十五人,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十三点七倍,卫生机构十九万三千四百三十八所,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五十一点七倍。  相似文献   
3.
李梦 《长白学刊》2008,(6):137-140
新时期文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语境下,“人”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异和演进,在近3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极具意识形态色彩的“人民”到普遍性的一般的“人”,再到特殊性的个别的“个人”乃至“自我”的转换,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呈现出与社会意识形态前所未有的紧张关系,为中国文学走向开放和多元打开了通道。  相似文献   
4.
垃圾短信的违法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垃圾短信。文中主要论述了垃圾短信产生的原因、对消费者造成的危害以及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从信息内容违法、广告内容、制作上的违法、发布和传播上的违法、电信运营商的行为违法等方面分析了垃圾短信的违法性。本文号召广大消费者要提高对垃圾短信的防范能力,要杜绝传播垃圾短信,加强维权和法律意识,共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农民的数量与日俱增。文章从政府责任角度出发,着重分析政府在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制度、养老、医疗、失业保障及监督机制五个方面的责任缺失,提出政府责任在解决当前失地农民问题中的路径完善。  相似文献   
6.
胡雲腾 《中国法律》2011,(2):5-5,62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内地舆香港的經濟往來日益频繁,涉及兩地的民商事爭議也越來越多。如何公正地處理這些爭議,切實維護内地舆香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责。由於内地舆香港實行不同的法律制度,訴訟過程中的诸多問题都缺乏统一的程序和標凖,给爭議解決带來了许多困難。1981年,司法部經中央有關主管部門同意,  相似文献   
7.
8.
陈雲 《新湘评论》2024,(6):56-57
<正>(一九五七年九月六日)粮食工作是一项关系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的工作。我们不仅要向五亿多有余粮的农民征购粮食,而且要向一亿城镇居民和一部分农村缺粮人口供应粮食。就是说,它不仅关系到对五亿多农民收购的多少,而且关系到对近两亿需要粮食的人销售的多少。总之,它同全国每一个人都有切身的利害关系。这是一。第二,粮食分配同农业生产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不断发生着改变和扩充,政府肩负着诸多角色,但当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于浪费和滥用资源,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失效,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这时非政府组织显示出它的优势和特点,非政府职能的导入成为加快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去年八月二十八日,一輛小汽車駛進舊金山航空港前的停車场。車上走下一個黑頭髮、黄皮膚的中國人,他頭也不回地登上了飛往中國的班機。飛機起飛時,他望着舷窗外林立的摩天大樓,百感交集地自語道。‘別了,美國!’如今,他就坐在我们面前。他叫趙治中,是鄭州新創辦的黄河大學(請参閱本刊今年第二期《黄河大學誕生記》一文——編者)校園里第一个從海外歸來定居的教師。他頭戴一頂普通的鴨舌帽,身穿一件綠棉大衣,說一口地道的河南話,乍一見到他的人,誰也想不到他已離開家鄉三十餘年。 趙治中誕生在中原古城許昌,一九四九年,不到三歲的他就隨全家到了台灣。一九七二年畢業於台灣逢甲大學,後又赴美求學。在田納西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