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周明  杨会清 《党史文苑》2006,(12):8-11,30
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问题就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通过对阶级分析方法的运用,党内在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上逐渐统一了认识,而这一认识直接影响到我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在1921~1935年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虽有着几次明显的变化,但因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始终没有突破,从而在这一政策上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一现状,直到遵义会议之后才逐渐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22.
杨会清 《桂海论丛》2011,27(4):89-92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能否成功进行转变,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导力量,领导干部的观念、能力和工作直接影响到转变工作的进行。要使他们的执行力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工作相协调,就必须在主观认识水平、科学发展能力、引导市场能力等方面要有相应的提升。  相似文献   
23.
自土地革命以来,以毛泽东、方志敏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通过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他们的探索得到总结、提炼。但受六届四中全会后“国际路线”全面贯彻的影响,不仅打破了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也冲击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进程。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方志敏等共产党人在对“国际路线”给予不同程度抵制的同时,也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坚持与反思。他们的努力特别是之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逐渐确立了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4.
1930年,为了使中共对中国革命的忠诚与对共产国际的忠诚统一起来,共产国际决定对中共的立三路线加以批判。在这一背景下,中共开始从组织、思想等方面坚决贯彻国际指示,国际路线在党内逐渐被神化,并成为统一党内意志的最后选择,而那些对国际路线表示怀疑、不赞同、不积极拥护以及不坚决执行的党内同志则往往遭到残酷的打击。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时而让步,时而坚持自己对军事发展方向与战略方针的认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与所谓的国际路线保持一致,从而导致在宁都会议上被排挤了在军队的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25.
自大革命失败以来,中国共产党即开始借鉴苏联的党政关系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革命实践。特别是在1927~1934年,共产党在各根据地对这一党政关系理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使这一党政关系体制初步确立起来。它的建立,不仅为之后的革命实践提供了处理党政关系的基本程式,也给建国后乃至当代党政关系的运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2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苏维埃区域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民主政治建设。在这一建设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不仅从制度上和程序上进行了有利于工农群众享有民主的设计,而且从宪法和其他法律上对苏区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给予充分的保障,希望藉此来建设一个有利于革命动员的政治新秩序。广泛的民主政治建设,不仅满足了残酷战争环境下革命动员的需要,而且促使苏区民众的精神面貌产生了质的变化,并逐渐形成了执政为民、廉洁奉公、民主平等以及无私奉献等苏区人所特有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7.
杨会清 《求实》2006,(3):32-3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其领导的革命活动就充满着浓郁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色彩:一方面,它将自身的合法性建立在中国不断发展的革命诉求之上。另一方面,又把战争动员作为自己最直接的目标,而苏维埃选举运动则是对两者进行调适的一个结果。通过苏维埃选举运动,中共不仅在苏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工农专政的世界,而且还构建了一个有利于革命动员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28.
1930年夏中共党内的"立三路线"推行冒险的城市战略,这一错误出现的原因,除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的几点外,还与当时党内存在的源于共产国际的城市战略思想的影响、苏维埃运动的内在要求以及战争动员的现实需要等方面分不开.  相似文献   
29.
1932年10月3日至8日,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小源召开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对于这次会议,毛泽东一直以来都是耿耿于怀并曾多次提起。1964年,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就曾谈道:"宁都会议后,啥人也不理我,就剩我一个孤家寡人。我说,有一个菩萨,本来很灵,但被  相似文献   
30.
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苏区妇女生活变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会清  吴晓敏 《求实》2004,(2):11-1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逐渐形成了关于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的思想 ,此后 ,该思想被上升为我党的政策 ,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土地革命时期 ,江西苏区的建立为它的全面实践提供了可能性 ,也为江西苏区妇女生活的变革提供了一个契机。在这次伟大的实践过程中 ,江西苏区妇女在实现了自身解放的同时 ,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实现了两者间互动 ,反过来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