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161篇
中国政治   243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回顾党的执政历程,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当前,我们在贯彻学习《决定》精神中,要把握领会一个精神实质,认清两个转型的时代背景,明确我们党执政的三大特点,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努力增强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122.
金黄斌 《思想战线》2015,41(3):74-76
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泥鳅村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具有强烈母系社会运行的制度痕迹,遵循着摩梭人的民族习俗和文化禁忌,以感情为基础,是一种德性伦理引导下的婚俗制度与社会运行,属于相对人性化的家庭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3.
杨思斌 《河北法学》2011,29(9):77-84
历经16年艰难立法历程的《社会保险法》终于在2010年10月28日出台。《社会保险法》采用了"五险合一"的综合立法模式,彰显了保障社会保险权的立法理念,体现了借鉴国际经验与从国情实际出发相结合的立法原则,采取了规范性立法和纲领性立法相结合的立法技术。《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是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法律化的标志,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法制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4.
转变政府职能和治理方式,提高政府能力,特别是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是建设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思想观念,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紧跟时代步伐,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是推进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5.
王玉  张占斌 《长白学刊》2024,(1):93-106
发展数字金融能够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优化社会资本配置效率。但也存在由于监管滞后、法律不完善而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不利于金融稳定,因此有必要厘清数字金融发展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化解路径。本文通过选取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金融对区域整体及细分维度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进一步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二者之间是否发挥传递机制作用。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会显著提高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但对不同维度的系统性风险存在异质性影响,其中数字金融均存在增大银行业、资本市场和政府的系统性风险,即存在促进作用,而对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却存在抑制作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显著的“遮掩效应”,数字金融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有效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这表明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金融创新过程中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6.
高尚斌 《党建》2013,(12):46-4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27.
隗斌 《法制与社会》2013,(7):269-272
2002年,德国进行了债法现代化法改革(Gesetz zur Modernisierungdes Schuldrechts)。通过这次改革,"消费者"概念被被明确地纳入民法典,进而将一系列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债法特别规则统一纳入法典,形成了德国民法典中的消费者保护制度体系。把"消费者"纳入民法典体系,使得德国民法从自然人的原型中塑造出一个全新的法律形象,目的在于通过对生命个体的权利倾斜,确立个人涉入社会的参与机制,提供具有普遍私法意思上的可以广泛适用的保护性盔甲来捍卫个体不可或缺的自我空间--契约自由。  相似文献   
128.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将人类知识与活动概括为理论、实践和创制三种形式,其中以伦理学、政治学这样以人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称为实践知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融合了亚里士多德的创制与实践活动,一方面把劳动的生产性视为包含实践价值在内的人的生命活动的本性;另一方面又把实践的目的性看作劳动的本质。正是在这一认识论转变的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变革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29.
张大斌 《前沿》2013,(4):182-183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我们不但要做好文化知识的教育工作,还要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在校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如何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从目前社会发展来看,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专业知识能力再强,没有过硬的道德素质也很难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高校应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开展文化课的同时,努力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0.
不断发生的报复社会事件对我国社会稳定形成了严重的挑战,其后大量模仿事件的发生说明我国社会结构和控制能力出现了问题。通过对大量报复社会型行为研究发现,导致此类模仿事件大量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行为人个体的心理障碍;二是外部环境原因,包括表达诉求机制的缺失、媒体的不当传播、行为实施成本低廉、社会认同心理的出现等。阻断反社会行为的模仿,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利益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控工作,积极协调改善媒体的传播效应,同时要保护好"易感人群",加强被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