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篇报告作为全党智慧的结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科学发展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战略、生态文明及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82.
沈杰 《北京观察》2006,(6):26-29
环境问题成为发展的瓶颈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是极其重要的动力之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工业化增添了双翼,从而使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就.然而,这一切都是以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3.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了10.2%,进出口贸易增长了25%。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见连战及两岸经贸论坛代表时说——坦诚地讲,我们不希望也不追求有过高的速度,我们更看重的是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更看重的是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更看重的是民生的改善。  相似文献   
84.
沈杰 《前沿》2007,2(2):3-4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容是系统的、全面的,其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文章试图以全新的思路对其教育思想进行纲要性地总结和阐述,企望有助于我国人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5.
社会转型时期心理问题的凸显社会学视野中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比"心理疾患"或"心理障碍"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大的概念。它包括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层面、人格层面  相似文献   
86.
沈杰 《理论前沿》2009,(8):47-48
“影子政策”没有形式、不成文字,缺乏政策宣传环节,但对决策者来说却心照不宣。中国在转型期确实存在这类政策,它是“双刃剑”,应认清其功能上的利弊,正确运用之。  相似文献   
87.
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历次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无论是领导制度、精简机构、下放权力的改革,还是政府职能转变,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履行政府执行这个根本功能。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相似文献   
88.
一、青年发展及其理论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范围内,青年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蓬勃发展起来,理论色彩斑斓多姿,人类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历史学的乃至哲学的研究视角,经常被采纳,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相对主义的、结构主义的,乃至神学的理论取向,各有其施展理论魅力的空间。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就是“青年发展”。  相似文献   
89.
关注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十分重要。在西方像社会学领域里专门有一个领域研究人的社会化问题,人的社会化问题一直是西方学者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比如说在西方60年代的时候曾经在现代化理理论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就是现代化心理学流派,主要研究人的现代化问题。尽  相似文献   
90.
青少年“时尚消费”现象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就当今中国青少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而言,讲求实际、追求实惠是主要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他们自身基本上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则在于诸如“勤俭节约”这一类曾经被长期弘扬的消费观念仍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并通过上一辈人的要求而影响着当今青少年。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和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相应的强调生活质量、注重消费档次(如名牌)和重视充分享受的观念,在青少年身上正越来越突出地呈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目标。当然,我们也须谨防某些“富裕病态”的发生、甚至提前发生,尤其是在青少年身上发生。但是,从调查结果的总体上看,在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上,当今青少年群体身上并没有呈现出非常态现象。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表明,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民族需要用理性精神作为支撑,而理性精神又总是与勤勉、发奋、克俭等精神气质紧密相联。这一点也正是我们关注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变化这一个具体层面的深刻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