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就传统的选人用人方式而言,一个干部是否德才兼备、政绩如何、口碑怎样,不是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来认可,而是由小部分领导干部甚至"一把手"界定。这样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使"暗箱操作"、"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有了可乘之机,根本原因是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扬民主。2008年5月,被确定为"陕西省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后,旬邑县委坚持以扩大民主为导向,以改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妨害私人利益之罪的规定是对传统刑法本质理论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刑法思想的革新,并为刑事调解的运用和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基于半干涉主义理念的要求,陕甘宁边区将刑事调解严格限制和控制在非严重侵害个人利益犯罪的范围内。刑事调解采用了群众、群众团体、政府、法院相结合的恢复性司法模式,该模式充分体现了陕甘宁边区司法的群众化乃至社会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潘怀平的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动性策略与机制一文指出,党面对社会冲突和矛盾的能动性决策,彰显了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能力。党要积极预防和化解各种考验引起的执政风险,实质上就是要自觉承担起有效地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执政责任。党只有积极执政能动性决策,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执政风险;党只有积极执政能动性决策,才能确保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边区的刑事政策以教育感化为主,通过立法的形式允许一定范围的刑事案件试行调解,开启了世界法制史上刑事调解制度之先河.“镇压与宽大处理相结合”刑事政策的运用和国外的“辩诉交易”程序有异曲同工之效.陕甘宁边区的刑事调解应为恢复性司法的源头.陕甘宁边区的罪刑协商制度,经验宝贵,价值隽永,成为世界法制史上的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15.
<正>净化政治生态,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起:要确保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必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必须注重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净化政治生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关键:要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首要任务,督促党员  相似文献   
16.
1946年秋,时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的马锡五,得知延安县盘龙区军属杨兆云曾因抗粮不交与乡干部发生纠纷、缠讼数年未果。此事在当地影响极为不好,虽经当地政府和有关机关处理,但一直未解决。区乡干部提起杨兆云,就有愤懑之言,县上干部一提杨兆云,也是摇头没办法。马锡五在受理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