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51.
中国的廉政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政治伦理和价值理念的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把握好廉政文化传播的科学战略途径,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5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考验。面对如此形势,江泽民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思想政治信仰,并通过“三讲”教育这个中介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体,确保新时期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3.
见危不救现象在学理上可以分为"特殊身份"型与"普通公民"型的见危不救两个大类,包括"职务"型见危不救、"特定关系人"型见危不救、无重大客观危险的见危不救和有重大客观危险的见危不救四个小类。现行刑法对不同类型的见危不救现象的反应还存在力度不够与方式不当的不足。不能试图通过刑法来塑造所谓"积极的好撒玛利亚人",因为其缺乏刑法的人性基础,也与刑法之善的合正义性,合目的性与合正当性理念相悖;刑法在此问题上的道德救赎功能表现在,针对无重大危险的见危不救应通过设立见危不救罪来加以刑法规制,同时通过激发正当防卫的鼓励功能来发挥刑法在道德救赎上的作用;道德的救赎不应仅仅寄希望于刑法,而要进行整套法律体系构建的考量。  相似文献   
54.
物种入侵正日益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安全的又一风险因素;运用经济学的"外部性"问题理论对生态环境法益进行价值面检验,可以得出对物种入侵行为的刑法规制是一种真实的必需而非杞人忧天式的幻境的结论。物种入侵行为的刑法规制的犯罪构成模式应当是危险犯与实害犯并用,建立在统计科学概率论基础上的疫学因果关系是破解生态犯罪刑法因果关系的合理选择,这是对生态环境法益保护的存在面解析;"最小危害"原则、"人格者"理论与"比例性"原则为刑法规制外来物种入侵行为存在的自由保障与安全维护之间矛盾的疑问提供了妥帖的解释论支撑。  相似文献   
55.
把稳你的方向盘——几位“的姐”被骗的人生启示录·王振·一服过二年刑的张建国走出大牢那年才23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应邀去金湖参加朋友的婚礼,觥筹交错之中,一个叫赵伟的朋友提出想跑出租,托他帮忙搞一辆“二手车”,张建国曾玩过几把方向盘,对搞车这事儿心中...  相似文献   
56.
正在服刑的犯人手持一纸为监狱创收的所谓协议书,“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壁垒森严的监狱大门,听起来似是天方夜谭,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相似文献   
57.
王振 《前沿》2008,(5):143-147
秩序保护与人权保障是现代刑法的两大使命,刑罚制度是有效实现刑法使命的重要保证;作为对犯罪行为能动反应的刑罚,其制度设计应该对不同犯罪人和不同的犯罪类型给予充分关注;现代刑罚制度应该是刑罚、保安处分与赔偿有机结合的三元架构图景。  相似文献   
58.
麻醉的灵魂     
昔日骚人墨客的笔下,曾经记下了多少出没于荒郊客店,僻野幽径,劫财打道,抛尸荒野的蒙汗魔影。然而,当中国的改革大潮激荡着巍巍长堤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沉沙也会随浪泛起…… 时间,1988年的4月12日。 江城南通市的长春旅馆。206号房间内烟雾缭绕。 一包打开的“万宝路”放在床头柜上,两名旅客相互递烟;一支接一支地抽着、寒暄看,那股热情劲  相似文献   
59.
王振 《半月谈》2004,(15):80-80
  相似文献   
60.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大学生的利益需求是“三落”的重要落脚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利益需求具有同构性,这即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于大学生的物质利益需求、社会关系利益需求和个人全面发展利益需求,二者不是相互脱离的“两层皮”.高校应自觉将此同构性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以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