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建构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区域国别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始起步,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区域国别学快速发展,随着交叉学科门类的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的建立,如何整合各方面资源,从构建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成为当前和今后区域国别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涵盖了理论与方法研究、综合研究和专门研究三个发展方向,是国学和国别学、地区学和全球学的有机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这是中国区域国别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2.
美国的拉美政治研究在国际学界中颇具代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于其战略需求,拉美政治研究在美国兴起。在冷战背景下,由于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等原因,美国的拉美政治研究与现实政治发展密切联系。美国拉美政治研究的发展表明,其核心争论在于普遍主义范式与相对主义范式的平衡,即拉美国家应追随和复制西方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还是应打破"依附论"观点下的中心外围结构保持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立性。冷战结束以来,拉美国家的现实政治发展表明单一范式效度的有限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拉美政治研究主要回答如何处理拉美地区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多元化发展。尽管美国的拉美政治研究存在价值立场和历史视角的偏见,但其研究经验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3.
章伟  赵可金 《国际观察》2002,(3):22-27,64
全球化是近些年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对于全球化的本体认识依然十分模糊.笔者认为对于全球化的认识必须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面界定,从本体论视角来看,全球化就是资本的全球化;从认识论来看,全球化就是人们对资本全球化过程的经济、政治和文明等不同认知维度的结果.全球化的发展在政治上具有多方面的后果,它对于民族国家的概念图式、国家的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的体系和过程都形成极大的挑战,同时,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使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政治化了.  相似文献   
24.
国会游说是美国的一个普遍政治现象,它之所以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完政民主体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美国宪法、有限政府、分权制衡、联邦制度以及司法中立等体制设计,都为游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美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把握美国国会游说的运作空间,了解国会游说对美国政治体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中国领导人也越来越强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内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国外强调做一个负责任、敢担当的国家.从理论上来说,权威是大国外交的本质和核心,与普通的国家相比,大国就意味着不仅有实力,更要有权威,在外交上得到其他国家和民众的尊重和支持.中国是一个有着大国外交基因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史沉淀了大国心态,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大国外交权威基础.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国外交的权威基础遭到严重侵蚀,缺乏必要的国力支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重塑大国外交权威基础上走过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如何成为一个有权威的大国,实现大国外交权威基础的再造,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6.
赵可金 《前线》2013,(6):46-48
在确定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必须首先将中国置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去认识,确定符合国家利益和发展需要的恰当外交战略。十八大报告对中国外交战略做出了系统深入的思考,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期中国外交规划了路线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7.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从这一战略部署出发,调整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事实上,之所以强调双循环,本质上还是一个外部性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化解中国经济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目前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任务.基于经济学关于外部性理论分析的基础,通过考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外部性的新现实和新挑战,文章认为,只有推动中国经济外交实现从"单循环"到"双循环"的转型,才能实现中国"双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
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在国际舞台表现出令人侧目的低调,"倾听"被许多媒体看做是奥巴马外交新政的代名词。然而,自3月下旬以来,奥巴马政府似乎重新拾起美国昔日的强硬姿态。  相似文献   
29.
北非阿拉伯国家的非洲混乱化、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土耳其化以及世俗国家的欧美化将把阿拉伯世界一分为三,阿拉伯国家在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将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30.
议会外交的未来趋势 相对其他外交形式,议会外交有着自身鲜明的风格和特征,具有灵活性、广泛性、全面性、延续性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推崇。议会外交是一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从事政府外交无法或者不便于开展的一些外交活动,可以为政府外交带来必需的议会支持,同时也可以广交朋友,在政权经常更迭的背景下构筑两国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