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8篇
世界政治   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7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99篇
中国政治   107篇
政治理论   56篇
综合类   13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91.
拉登之死无疑是本年度继中东北非剧变和日本地震海啸核泄露之后的另一个重大国际事件。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甚至将其列为21世纪第三大新闻,位列9·11事件、全球经济衰退、日本大地震海啸核危机、阿拉伯国家春季起义等重大事件之前。人们在过拉登之死的新闻瘾  相似文献   
592.
从访谈人员和资料的选择、文风、史实及其分析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对电视教育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该片总的基调不是实事求是的,而是断章取义,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它在解读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方面,误导观众和读者。  相似文献   
593.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尽管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已经出现了"一超"向弱、"多强"渐强的发展趋势。美国整体实力相对衰弱,操控国际局势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全球范围内新兴力量群体性崛起,特别是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趋提升,开始进入世界的中心舞台,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4.
入世新观念     
刘力 《理论视野》2001,(6):18-20
随着入世谈判的完全结束,中国即将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加入WTO既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其中,最大的冲击莫过于观念的冲击。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在长期的封闭型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许多与之相适应的传统观念,这些传统观念是与WTO格格不入的。入世后,我们必须摒弃这些陈旧观念而代之以与WTO相适应的新观念。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树立以下三种新的观念:政策国际化观念、贸易自由化观念和产业优势化观念。  相似文献   
595.
本文主要探讨了均势的生成机理、功能效用及其与霸权的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均势的生成既源于人性本恶,各国有意而为之,也离不开国际体系对国家行为的制约,各国不得已而为之。其次,均势是实施国维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他国家亦并非是消极的被制衡对象,主要成员国可发挥均衡作用;在特定情况下,均势可维护小国的独立与安全。第三,冷战后均势与霸权更加紧密结合,不再截然对立,霸权国运用霸权均势,以均势手段来为霸权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596.
受到美国门罗主义的影响,独立后的印度将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视为势力范围,排斥任何外来力量,以确立印度的主导地位。印度实施门罗主义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其进攻性、排他性和独占性决定了印度与其他域外力量之间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  相似文献   
597.
外交理念是对外交动力、目的、手段等根本问题的深刻思考,揭示了国际关系和外交的本质,规定了指导国家外交工作的价值原则,影响乃至决定外交战略和政策抉择。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598.
苏联共产党是一个有着93年历史、执政长达74年、党员人数曾达到1900万的大党,曾对20世纪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政权,落得自动解散的命运。苏联剧变20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原苏联地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们在谈起苏联这个大国的解体时,仍然不免带有惋惜之情。  相似文献   
599.
中等强国崛起及其对中国外交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国主宰的国际社会里,中等国家的作用始终有限。进入21世纪,中等强国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作用提升,成为决定国际体系走势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开始成为全球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中国目前的外交布局中没有中等强国的定位,对此需要加以调整,以适应中等强国崛起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600.
ECFA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到和平发展阶段的生动体现,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正式步人制度化轨道,也意味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要看到,ECFA只是两岸经贸制度化的第一步,其后续的政策落实,以及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仍将面临诸如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制约、两岸政治军事互信较低等问题与挑战。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够展现中华民族复兴腾飞的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