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6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当前日本的经济形势○冯昭奎1997年12月1日至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一行3人应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赴日访问,对日本经济形势进行了考察,并收集了有关资料。经过考察,对日本经济形势有了一个基本的估计及认识。一、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日本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政府于...  相似文献   
82.
《外交评论》2016,(6):45-83
外交是以和平方式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战败后,以吉田茂为首的日本政治家基于对国家特性的重新认知,确立了以全力发展经济、轻军备及对美协调三大原则为主要内容的"吉田主义",为日本描绘出复兴的蓝图。在宪法的"和平主义"精神及外交本质的合力之下,日本外交得以挣脱战前的扩张路线,在摸索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其主要特征,则系于"宪法九条"、"日美同盟"、"经济中心"与"历史遗产"四位一体。其中,"宪法九条"与"日美同盟"这两大选择的目标、路径与方法并不相同,因此也屡遭质疑与局部修正,但"吉田主义"凭借其内在的强韧性,即使在冷战后依然维持了整体结构上的相对稳定。然而,这一局面在第二次安倍执政时期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外交的和平主义精神正经历实质性考验。日本明显加快了战略转型的步伐,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突破既有思维、法制及惯例的框架,外交体制也在经历重大调整。这一总体战略形态及外交体制的变化,无论对日本自身,还是对亚洲各国,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涵。展望未来,能否真诚反省历史,致力国际协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是日本外交所面临的"世纪性"课题。一个不甘衰落而积极挑战自己的日本,如何融入日新月异的亚洲?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日本须减少战略误判,戮力合作。没有健全的亚洲外交,日本外交难有未来。  相似文献   
83.
如何有效平衡经济内外循环的关系,始终贯穿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在外循环方面,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日本积极推动出口贸易与经济国际化,完成工业化后则着力实施产业链海外布局与对外经济战略;在内循环方面,日本推动经济秩序的重建及产业升级转型,泡沫经济崩溃后经济结构性问题愈发突出。日本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当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时,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在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单循环”的误区,国内国际循环无法形成有效衔接,经济增长陷入长期低迷。日本经济双循环体系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4.
日本政坛"旋转门"继续上演着首相年度更换的悲喜剧,2012年12月26日,安倍晋三在时隔5年多后,再次登上首相宝座,这也使他成为二战后继吉田茂之后,第二位在首相去职后又再度成为首相的日本政治家。安倍在首相生涯中能够"梅开二度",不可谓不是"春风得意",但安倍重登首相宝座,乃是"受益于"他一贯强硬的"鹰派风格",而这位"鹰派首相"的  相似文献   
85.
张勇 《当代世界》2023,(12):71-72
<正>2023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韩国釜山同韩国外长朴振、日本外相上川阳子共同出席第十次中日韩外长会。三方积极评价中日韩合作取得的进展并同意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创造条件。此前,三国外长会及领导人会议机制被按下“暂停键”,既有疫情肆虐的影响,也受制于东北亚关系中双边关系特别是日韩关系遇冷以及域外大国的干扰。在后疫情时代,  相似文献   
86.
菅义伟政府的国际安全战略沿袭并发展了"安倍路线",其以印太地区为重点,升级日美印澳"指导性安全联盟",深化多边多层安保体系,强调经济安全保障议题,强化供应链安全,并经历了从反对构建"亚洲版北约"到利用多边围堵制华的路线转变。国际形势和印太权力格局新变化、美国对盟国的政策调整,以及推动战后日本安全战略转型和迎合国内政治需求等是菅政府调整和深化国际安全战略的主要动因。菅政府的国际安全战略在能力和框架上均存在缺陷,背后的安全理念也不符合时代潮流,难以获得地区国家的广泛支持,但其产生的复杂影响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87.
后来居上的日本制造业面临新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战后日本经济的强大,得益于制造业的发达。由于注重发展制造业,日本克服了自然资源贫乏的不利条件,确立了制造业大国的国际地位,"日本制造"也获得"高品质"的美誉。然而,近年来,"日本制造"的光环开始变得暗淡。针对  相似文献   
88.
曾有人形象地把东南亚比做日本的“后院”,确有一定道理。但时过境迁,国际与地区的经济、政治与安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东盟一体化的进展以及中国地位的提升,改变了原有地区政治格局与经济力量的对比。战后日本对东盟外交有其独特的优势,但面对新情况,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对东盟外交的成败,关系日本政治大国目标的实现。而日本地区战略的调整也将导致日本与东盟以及东亚其他国家形成新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9.
安倍第二次执政以后,高度重视与中东的关系,经常出访中东地区。频繁地访问中东,说明了日本对中东地区的高度重视、日本与中东关系的密切和深厚。安倍第二次内阁期间,日本与中东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关注中东和平问题解决、政治与安全保障问题、能源合作、地区与全球等领域的协调与合作。日本深化与中东关系的动因有:确保能源安全、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彰显日本大国影响力、展示文化教育等软实力、奉行平衡外交、居间调停等。鉴于日本自身与地区和国际形势等多种复杂因素,今后继续深化与中东的关系,日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90.
当前世纪疫情和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格局加速调整,影响国家间力量对比、竞争优势转化乃至国际秩序调整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元,历史性转型和变革性调整成为国际战略格局新态势。乌克兰危机和美国对华实行“竞争、冲突与合作”战略,使大国对抗重回世界政治。国际格局演变使亚太开始具有区域冲突的现实性,地区安全形势面临新一轮变局。这既对中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带来重大挑战,也为中国引领世界繁荣稳定提供了机遇。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国际形势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向,积极促进区域合作和秩序构建,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的信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