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赵伯乐 《思想战线》2006,32(3):29-35
贝叶文化的学术探讨,是运用多学科、大视角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研究的有益尝试,也体现了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要解决贝叶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研究人才队伍,并开展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关系意义上的中非关系是中国与非洲获得独立主权后才出现的。独立主权的获得不仅意味着中国与非洲享有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的权利,而且双方能在国际环境中不断磨合,达成共识并形成一定的相互依赖性,进而产生新的战略结合点。随着时局的转换,中国与非洲的交往频率与交往质量日益提升,共生性的战略目标应时产生并不断达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所形成跨国性结构越来越成为塑造现代历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跨界水资源合作与国家间"水权力"矛盾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国际机构和部分国家开始重视"水外交",并将其视为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在湄公河跨界水资源开发中的争端也急需通过"水外交"来解决。本文在对"水外交"研究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将"水外交"定义为"一国政府围绕(跨界与非跨界)水合作项目和‘软水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问题,通过技术和社会双层举措来进行解决的外交实施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三个案例分析阐明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跨界水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中国"水外交"实施不足的具体原因。本文认为中国应通过完善"水外交"体系,建立水资源合作利益共同体,借助"水资源综合管理"、第三方评估机构以及实施积极有为的"水外交"对外策略,来应对湄公河跨界河流开发中的内外困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新领域,并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广泛的合作空间.近年来,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当前形势下,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多边和双边教育合作机制;二是要全面扩展双方教育合作的规模和领域,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合作办学.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全球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再度调整、新能源技术革命、非常规油气资源生产和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国际油气资源竞争愈演愈烈、世界石油新版图出现、能源地缘政治矛盾与冲突加剧以及资源民族主义重新崛起等,这些都对中国能源安全产生了重大挑战和深远影响,凸显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增速较快、"走出去"战略和对外能源合作面临着诸多困境。中国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进行调整,既要有长远规划,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巍  李兴刚 《思想战线》2007,37(1):36-40
从对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到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思想的考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一脉相承,并且始终倡导和坚持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7.
王骏  刘军 《思想战线》2008,34(3):131-132
一、短暂的甜蜜 二战期间,犹太复国主义的活动中心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对于犹太人来说,杜鲁门总统在犹太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对他们非常有利的措施.[1]杜鲁门之所以会在犹太问题上如此"积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利用英国的衰弱,插手中东事务以扩大美国利益,而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意图与战后美国扩张野心一拍即合;美国犹太人在国内的巨大政治能量.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导人和美国犹太利益集团积极、主动的外交活动,最终推动英、美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
衰落是霸权的宿命,但霸权国既不会主动放弃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也不会静待霸权体系崩溃。处于衰落阶段的霸权国期待维持与崛起国之间的权力差距,以延长霸权的寿命。然而,权力转移等国际关系结构性因素的变化导致离岸平衡和军事打击等传统手段难以在衰落阶段奏效。相比之下,“安全化”为霸权国家的霸权护持行动与选择——如领域撤退或强制惩罚——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同时,由于霸权的同心圆特性,核心利益被触动会引发霸权国在核心和外围领域的全方位的打压,进而泛化议题和对象。衰落中的霸权国通过“危机感知”—“构建并接受安全化诉求”—“泛安全化”的传导路径,将维持霸权地位的诉求以泛安全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然而,美国霸权衰落的经验事实表明,泛安全化作为衰落阶段的霸权护持手段不仅与理论预期相反,而且成效也不尽人意。面对美国霸权的泛安全化,中国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并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相似文献   
20.
试探中缅泰傈僳族跨国境分布格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傈僳族的迁徙及原因 清代后期,经过几次大规模的迁徙,傈僳族人口及经济、文化重心西移至澜沧江以西的怒江流域.这也为其随后继续前行,最终进入缅甸、泰国,形成跨国分布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