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邢丽菊  赵婧 《东北亚论坛》2021,30(3):111-126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某一特定国家的总体感知、评价与情感,它的具体内容在主体与客体的共同建构中稳定、变化和更新.提升并运用国际话语权是主权国家塑造和建设国家形象的重要路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海外认知情况较为复杂,积极与消极评价共存.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的国家形象被不同政治和文化背景的人密集讨论,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污名化现象凸显出来,维护国家形象和提升国际话语权成为紧迫课题.在国际话语权相比过去有所提高的情况下,中国在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西强中弱”的国际话语权力结构的制约,以及舆论引导、议程设置和学术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等.未来,基于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以维护和完善中国国家形象的具体路径可参考:以舆论性话语权加强公共危机中的国家形象管理,以制度性话语权在国际治理机制的议程、规则和话语中嵌入理想的国家形象,以学术性话语权为国家形象提供更多的价值来源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建 《国际观察》2005,(1):77-79
为了研究朝鲜半岛核问题对中美关系、中朝关系以及东北亚安全带来的影响 ,中国朝鲜史学会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和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 ,于 2 0 0 4年 10月2 2 - 2 3日 ,在北京翠明庄宾馆召开了朝鲜半岛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的李杨副主任首先就六方会谈的情况作了报告。在谈及美国与朝鲜的战略目标时李杨认为 ,美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防止核扩散 ,他不同意那种认为美国人不急于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 ,以便为美国实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寻找理由和为美国军事力量的重新部署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3.
章节根 《外交评论》2008,10(2):98-104
本文运用战略文化这一视角来分析印度核战略的国内根源.印度的战略文化以新德里为中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是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安全观及世界观为主导的尼赫鲁主义,此后随着尼赫鲁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印度的战略文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印度的核战略与印度战略文化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尼赫鲁主义的强大影响,印度在发展核武器的问题上表现克制,其通向核武器化的道路因此特别漫长;尼赫鲁主义主导地位的动摇是印度走上核武器化道路的前提;以印度人民党战略精英为代表的新的战略观是印度走向核威慑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16.
对于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环境是十分恶化,或是迄今最好,不宜轻易下结论。中国的快速发展向世界提出了一些新问题,这要求国际社会共同研究,以协商方式来分享人类有限的资源与空间。其中各方所借用的方式方法,应是尊重事实、尊重国际法、互让互给。  相似文献   
17.
亚洲的多样性使多边主义成为亚洲国际关系的适合方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亚洲在次区域形成一系列创造性的多边活动、范式和经验,与欧美地区的多边机制既有区别又相协调.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多边主义的发展获得新的动力,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共同体建设已成为亚洲发展的共识,多边主义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拉美国家与美国同处于西半球 ,都曾经历过被沦为殖民地的历史 ,独立后又都处于欧洲中心之外的外围地位。缘何美国能在第二波现代化大潮中迅速从一个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 ,从二元国家发展成超过英国的工业化强国 ,而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却迟迟启而不动 ,直至 2 0世纪 30年代后 ,在第三波现代化大潮中 ,一些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才开始起步。拉美国家与美国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产生裂变的原因在于 :政治局势不同 ,土地占有制和所有制不同 ,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农民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不同 ,大量吸收外国移民所起的作用不同 ,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目的和作用不同 ,拉美以出口为主的庄园和种植园与美国南方种植园的作用不同。回溯并总结近代西半球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产生裂变的原因 ,对于正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拉美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薛松 《国际安全研究》2021,39(3):78-101
对地理特征的认知塑造一个国家的海洋安全思维。印尼具有“群岛特征”(陆地分散、海上邻国多和海域广阔)和“海权特征”(海上战略位置、良港和重要航道、海洋资源)两组地理特点,分别指向海洋“作为威胁”和“作为秩序来源”两种相互矛盾的认知模式。如何处理这对矛盾成为厘清印尼海洋安全思维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民族国家建构初期和冷战背景下,印尼着重应对与“群岛特征”相关的安全威胁。以苏西洛为转折点,印尼开始追求“海权特征”带来的秩序福利。群岛海洋安全思维的长期实践塑造了当前印尼海洋安全现状和合作逻辑:“重陆轻海”政策导致海洋安全能力落后,使印尼重视提升海上执法能力的务实合作;海盗问题的跨界性质使印尼提供安全公共产品的意愿较低,产生了“搭便车”的合作逻辑;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认了印尼的“岛国内海”权利,该公约被印尼视为海洋安全的制度保护伞和合作的底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中印尼70年关系史的发展和关键事件,提出应从国家间关系、华人问题和意识形态的不可分割性来看待两国关系,进而提出理解两国关系的分析框架:两国关系的主题和重心由中国对印尼的政策和印尼对华政策的交集确定;中国对印尼政策目标需要放在中国外交整体思路下理解,印尼对华政策目标主要是其对国外压力和体系压力的反应,但两国交往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节点更多地受到变动中的印尼国内政治的影响。据此框架,本文将中印尼70年关系史分为3个时期及6个阶段。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复交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向好,双方持续摸索相处之道、双方政策和利益的交汇增多、中国周边外交方针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这3个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