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6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凌胜利  王秋怡 《外交评论》2023,(2):1-21+165-166
当前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全球安全治理失衡,全球安全架构松动,全球安全形势极为严峻。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发挥大国担当,不断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变革与完善,提出并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体现了中国与时俱进的安全理念。同时,全球安全倡议也极富理论创新,也即以共同安全取代零和安全、以综合安全超越传统安全、以差异安全取代同质安全和以合作安全超越联盟安全。在全球安全治理中,中国是安全观念的引领者、热点问题的斡旋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一是维护联合国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二是劝和促谈,探索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之道;三是多措并举,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四是对话协商,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五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可持续安全。全球安全倡议也面临安全理念分歧、热点问题不易解决、大国协调困难、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等挑战。落实全球安全倡议需要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2.
赵怀普 《国际问题研究》2023,(1):93-110+133-134
在大国竞逐印太背景下,法国也推出自身的“印太战略”,并将安全领域作为其介入印太事务的主要路径选择,目的是通过利用自身相对优势,加强对印太的战略参与,维护法国海外领土、公民安全以及经济战略利益,同时彰显法国及欧洲的战略自主,振兴法国的大国地位。从实施角度来看,法国以加强在印太军事存在为抓手,重视发挥海外领地的作用,同时借力欧洲对印太的参与,致力于打造多样化的印太安全合作伙伴关系。法国积极介入印太安全事务加剧了印太地缘战略环境与安全态势的复杂性,对中法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法国介入印太安全事务短期内难有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83.
美国大搞伪多边主义,正试图将资源、资金、信息、人员等在全球范围无阻碍流通格局转变为敌我阵营划分清晰的政治经济集团相互对立态势,这种地地道道的伪多边主义恰恰是在掩盖美国全球谋霸的排外主义本质。在此影响下,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正遭遇被严重削弱的危险,全球应对疫情的努力也因受美国伪多边主义行径困扰而备受挫折。  相似文献   
184.
中日关系长期存在着诸多挑战和矛盾。日本民主党执政以后,有些矛盾相对柔化,有 些矛盾并无实质性改变。2010 年9 月的撞船事件激化了两国固有的一些矛盾,中日两国一度在政 治、经济和海洋巡查领域形成激烈对峙状态,双边关系陷入新的低潮。两国关系中结构性矛盾、领 土矛盾、军事矛盾、经济矛盾等挑战凸显。与挑战并存,中日两国关系面临诸多新机遇,日本“3?11” 大地震既是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成为中日关系转好的契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的灾害表 现出了深切的同情和大力支援,以实际行动改善两国关系,由此抓住机遇,连动开启了两国关系中 的一系列转机。但中日关系的矛盾毕竟十分纠结、复杂、深化,两国关系很难在短时内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85.
美国对华战略存在接触、遏制、融合、选择性干预、离岸平衡等多种选择。未来美 国对华战略的制定受到国际、国家甚至国内多重因素的制约,既需要审视国际环境的深刻变革, 也需要正视国家间实力的变化,同时也要注重中美两国战略互动进程所带来的相互塑造与相互 融合。  相似文献   
186.
拜登执政后对美国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调整,其经济政策以民族主义为底色、扩张性政策为特色,虽然具体政策和措施与前任有所不同,但“美国优先”的本质并未改变。《通胀削减法案》是拜登政府迄今推出的一项力度最大、国际争议也最大的经济政策,因其具有歧视性和保护主义而受到欧盟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导致美欧产生严重贸易分歧。虽然双方试图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无论双方互动的最终结果如何,《通胀削减法案》事实上已使得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美欧伙伴关系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187.
国际政治中的角色身份与利益认知是在社会性交往互动中被不断建构的产物。在以"主权零死亡时代"为核心特征的洛克体系文化成熟阶段,单纯的权力转移已不再构成体系内大国间安全困境的原因。不论是崛起国,还是守成国,其在权力转移进程中对体系主导观念的认知决定了其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又决定了战略手段的选择,并最终在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建构出不同的社会性关系与互动模式。权力转移进程中,大国间敌意身份的互主性建构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对其成因的分析,能否为避免敌意螺旋的生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权力转移进程中出现的"想象的安全困境"成因分析发现: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并不存在现实的生存竞争,但却可能由于经济领域同质化竞争而产生族群排他性负面意象的敌意投射,并在对声望和荣誉的追求基础上形成虚幻的不相容与想象的敌意螺旋。从崛起国战略谋划的角度出发,选择"联系性崛起战略"往往更容易开启同霸权国之间非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而选择"变位性崛起战略"则更容易开启同霸权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188.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思潮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大讨论持续深入,中 国模式备受关注;全球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公民社会不断发力;“负责任主权”观念深化,“保护责 任”进入实施阶段;西方社会民粹主义发展,中东地区伊斯兰主义升温。国际思潮最新演变的趋势 进一步表明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快速上升,同时也使中国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和日益变化的挑 战,中国外交需要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继续主动融入国际体系,扩大中国话语权,促进更广泛的 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