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9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正在引发全球制造业的深刻变革。制造业正在由标准化走向个性化,从国际化走向本地化,与服务业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更加模糊。在此过程中,社会生产方式、产业组织结构、管理和消费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全球竞争由国家层面转向企业和个人。社会环境变迁使得政府原有管理方式不再适用;管理水平受到挑战。为适应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国际环境,政府职能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经济过程的调控者转变为市场环境的维护者、公共知识和社会创新的培育者和产权制度的保护者。  相似文献   
62.
构建服务型政府绩效管理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迫切需要构建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为主要目的的服务型政府绩效管理体制。为此,需要改革政府绩效管理领导体制,构建服务型政府绩效指标体系和评估体制,改进服务型政府绩效结果运用机制,加强服务型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63.
监管型国家的崛起是20世纪人类重要的制度创新,美国是这一领域的典范。探讨监管型国家制度变迁的动力、特征和内在矛盾,对于解决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安全生产等现实问题具有启示意义。本文以制度主义为视角,分析了影响美国政府监管产生和三阶段发展的因素,归纳出监管体系演变的主要特征:市场机制是内生动力,法治建设是约束力,社会进步是外在拉力,同时探讨了监管失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4.
在网络信息时代,恐怖主义通过与网络的有效结合,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寻找到了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网络恐怖主义的跨国性、灵活性、隐蔽性、迅捷性等特点,使得其具有多样的活动方式,因而对国家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防范、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成为各国面临的新  相似文献   
65.
传闻证据规则是普通法系国家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原则上要求排除传闻证据。在我国确立这一规则对倡导证人出庭、遏制书面证言泛滥有积极意义。但是单纯地引进该规则并不能直接全面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必须考察传闻证据规则的制度背景及其在我国的适应性。只有结合本国情况,继承性地进行司法改革才能有效地解决本土问题。  相似文献   
66.
在检察机关的众多权力中,公诉权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权力。检察机关的性质应当由检察机关的公诉权这种核心权力,而不是由检察机关中的侦查权、抗诉权、判决执行的监督权、建议权等来决定。公诉权的本质是请求权而不是监督权,其权力本性是“诉”,即使它可能起到的某种“监督作用”,也不宜将其定性为监督权。  相似文献   
67.
在全球化进程中,城市的角色越来越得到各领域学者的关注,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对象。在世界城市的建设中,政治参与是衡量性别平等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首先对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这四大城市女性参政现状进行数据对比,然后对其促进女性参政的机制进行分析与比较,主要包括国家法律保障、政党促进机制和民间促进机制这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从四大城市的经验中归纳出有益的经验,作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性别平等目标实现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8.
本文研究了西班牙进入菲律宾后最早的4个中文刻本,尤其是其中之一的《新编格物穷理便览》一书的结构、著者、成书和术语等问题,并首次公布了书中所附的西班牙文献的翻译。  相似文献   
69.
罗猛 《时代法学》2010,8(1):59-65
不起诉从表面看是刑事诉讼机制,但其背后的依据却不仅仅是诉讼原理,更多的是实体法内容。刑罚个别化、刑法“并合主义”刑罚论、相对罪刑法定原则、刑事政策四个方面均与酌定不起诉关系密切,这也是“刑事一体化”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以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两款不同类别的电子伪装语音器材为对象,对多名实验对象变声前、后的声学特征(基频、共振峰、声调、能量和过零率等)进行了深入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变声相对于原声,其声学特征变化是有规律的,根据这一声学特征变化规律,对变声语音逆变声就能得到与原声符合很好的恢复语音,这为深入开展对经过电子伪装的语音进行同一人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