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2篇
  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2061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179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2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31.
一、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述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世贸组织在总结关贸总协定40多年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创设的一套新颖而又复杂的争端解决机制,其是在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先天不足,其缺陷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如在内容上缺乏统一性,在程序上存在许多不足等等,而且这些缺陷损害了各成员对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信心和信任,也严重削弱了其自身的权威地位。因此,改进并加强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经过WTO乌拉圭回合反复协商,  相似文献   
332.
从社会学角度讨论犯罪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前沿》2004,(9):83-84
犯罪作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存在有其特有的价值 ,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平衡器 ,是人类社会的正当性排泄。犯罪虽然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 ,但在促进技术更新、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维持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在一定范围内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犯罪价值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旨在抛砖引玉 ,以唤起同仁对犯罪的重视  相似文献   
333.
德国民法对人与人格权的处理方式是与其人格理论立场的坚持密不可分的。德国民法中的人被缩限为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权利能力则成为了“人为人”的实证法表达,从而实现了对人格的某个方面功能的替代。而德国民法中的人格权尚未被权利化,立法对人格利益列举式的规定必然蕴含着开放式的突破,一般人格权的产生不可避免。我国民事立法应在鉴别的基础上,既有延续,又有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334.
洗钱罪的几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刑法修正案》(三)的规定,所谓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和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种种方式,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由于洗钱罪是《刑法》新增设的罪名且涉及的内容较多,故学者们就该罪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使该罪的构成进一步明晰的同时,也更好地指导了刑事司法实践的展开。这里,笔者仅就洗钱罪目前争议比较大的几个问题进行一点思考,以求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35.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根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是我们从事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也是指导我们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主要基础。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包括概括五个方面 ,即 :法制战略论、民主法制关系论、法制立国论、依法治国论及法制建设论。  相似文献   
336.
公司本质论纲——公司法理论体系逻辑起点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公司本质的承诺直接决定着公司法理论的走向。本文从超越“唯一本质观”出发 ,全面评述了法人拟制说、法人否认说和法人实在说的理论优势和局限及其对立法实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公司的合同理论”的基本主张 ,系统分析了该种公司本质观的理论优势 ,认为对公司本质的这种承诺必将引发公司法研究的整体转向 ,为公司法研究提供一个极具潜力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337.
不能否认,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和发展是以引进西方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从晚清到如今,中国的知识引进运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期:第一期是晚清时期,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第二期是民国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基于各自的兴趣和追求大规模地介绍、宣传和引进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科学理论和学说;第三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受当时意识形态的影响,知识引进的重点转向了作为西方社会科学之特殊一脉的苏联社会科学;第四期是2 0世纪80年代以来,老中青几代知识分子为了重…  相似文献   
338.
我国《著作权法》第 1 8条 (以下简称第 1 8条 )规定 :“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 ,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 ,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此条前半句并无争议 ,原件所有权的性质是物权 ,是基于有体物的存在而存在的权利。而著作权的性质则为无形财产权 ,并不依附于有体物 ,所以不随原件的转移而转移。但此条的后半句以法律明文规定著作权能之一的展览权归原件所有人所有 ,笔者以为不仅可能侵犯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的权利 ,有悖于民法民事法律行为自愿的原则 ,更使著作权法本身出现矛盾 ,以致引起发表权与展览权之间的冲突 ,…  相似文献   
339.
1996年7月2日,美国以印度缺乏药品和农用化学品的专利保护并损害自身利益为由,要求与印度磋商。经过专家组裁决,上诉机构审议,最终美国和印度商定了执行期为15个月的补偿措施,以印度败诉而告终。本文主要围绕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分歧较大的关于专家组是否有权对美国作为替代性请求而提出的印度违反了TRIPS协议第63条规定的透明度义务做出裁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揭示维护程序正义尊严的重要性。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DSU解决问题的程序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提供给我们今后处理类似问题的先验,积极改正不足。  相似文献   
340.
一、物权行为无因性之争论 物权行为是指以物权的设立、移转、变更和废止为目的的法律行为,它包含着物权行为的独立性、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和公示要件主义三方面内容。现今,关于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已为不少国家承认并纳入立法,关于公示要件主义也为各国不同程度地接纳了,唯独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理论仍然遭受众多责难。由于物权变动的频繁,迫切需要一部先进合理的物权法,为此,围绕着无因性理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其争论的焦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