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8篇
  免费   4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5篇
法律   901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208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3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李英 《学理论》2012,(6):62-63
在电影《被投石处死的索拉雅》中,我们可以看到,石刑是一种残酷的致人死亡的行刑方式,它的使用严重侵犯了妇女人权。占世界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妇女,数个世纪以来,在社会中一直处于卑微的屈从地位,她们的权利不断受到各种形式的侵犯。因此,分析妇女人权的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2.
2012年年底至今,正是新、旧《刑事诉讼法》交替施行期。公众在期待新《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的同时,更对该法解决律师"会见难"寄予了厚望。然而,该法新旧交替时,在广东省汕尾市,北京刑辩律师张燕生等人遭遇"会见难"。新法前,公安拒接材料会见难按照张燕生博客上的记录,第一次"会见难"发生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之前。  相似文献   
53.
严明与矜谨,是贯穿于历代案例集《折狱龟鉴》中的核心审断理念。夫严明者,谨持法理,深察人情也;夫矜谨者,哀矜折狱,审谨尽心也。凡折狱理刑,古之用法者秉承“主于严明,佐以矜谨”的司法准则,力求罪与刑相应,法与情两平,哀矜与审谨相辅承,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慎刑观的基本要求。其理论基础是儒家的中道、仁道与恕道。严明与矜谨的理念是中国古代司法审断经验与司法智慧的传承与凝聚,予历代折狱之官参考模范,亦给后世司法者以镜鉴启迪。  相似文献   
54.
刘晓丹 《法制与社会》2012,(19):115-118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中普通法上的一种法律救济措施。该制度与大陆法系侵权法上崇尚的实际损失赔偿原则不同。本文研究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自身价值与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该制度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以及该制度与民刑分离理想,提出了我国应该对域外法院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有选择性地予以承认与执行。  相似文献   
55.
由于我国《反垄断法》中垄断行为刑事责任的缺失,从而影响到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的有效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反垄断法需顺应反垄断法刑事化的趋势,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反垄断法刑事责任予以重构:在立法模式上,我国反垄断法刑事责任宜采用附属模式;在适用范围上,宜将核心卡特尔、垄断高价、垄断低价、强制交易和行政垄断纳入刑罚范围内;在刑罚种类方面,以短期监禁和罚金为主,同时引入拘役。  相似文献   
56.
“罪疑惟轻”系中国传统刑事司法重要原则之一,在现存各种文献中相关记载俯拾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剧变大趋势下,东方文明体系在西方商业文明的侵入与渗透下,经历了一个崩垮与再建的过程,在一个后法律移植时代,法制建设再也不能闭门造车,如何对传统法制文化进行梳理与提萃,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工作的一个重点。文章即对“罪疑惟轻”这一传统司法原则作出的相关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7.
2013年4月27日"两高"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从具体修订过程和内容上来看,《敲诈勒索新解释》通篇体现了犯罪、责任、刑罚的有机统一,尤其在立案标准上,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体现地更为突出。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敲诈勒索罪立案新数额标准与经济发展的水平、行为的危害相适应;同时,在特殊情形下,在把握立案条件时将数额标准与行为方式、情节进行综合考量。对于依据《敲诈勒索新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这一新标准立案后可能产生的是否构成累犯问题,从内涵出发,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给出了指引,在立案时已经将前次敲诈勒索犯罪进行评价并纳入考量,在量刑时不应该再对其进行评价,即在这种特殊情形下,不应再作为累犯从重处理。  相似文献   
58.
从“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到“冒名顶替入刑”,从“抢夺公交车方向盘入刑”到“高空抛物入刑”,从“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到“现实版药神案”……随着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上述社会热点话题得到明确回应。  相似文献   
59.
徐慧前 《人民调解》2012,(10):30-31
近年来,安阳县围绕“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打造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安阳县”格局,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3年来,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3034起,成功调解22573起,调解率100%,调成率98%,一大批疑难、复杂、重大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有效地防止了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发生。  相似文献   
60.
康丽斐 《法制与社会》2011,(35):291-291
在当今,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司法改革重要内容,但对于我国来说任重而道远,但是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关于对犯罪分子进行宽恕和改造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