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5399篇
中国共产党   188篇
中国政治   1088篇
政治理论   203篇
综合类   180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753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622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408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证据制度是一国诉讼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目前证据立法过于粗疏 ,可操作性不强 ,远远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合理地重构证据制度 ,应当对传统证据理论进行全面检视 ,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现代刑事证据制度藉以立足的基本理念 ,惟此方能实现理性立法。  相似文献   
92.
本文考察了国际商事仲裁证据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探讨了诉讼中和国际商事仲裁中证据标准的差异和各自特点;结合对诉讼证据特征的分析,参考有关仲裁实践与规则制定,归纳了国际商事仲裁证据标准的自有特征,借以对理解国际商事仲裁证据及完善我国涉外仲裁证据规则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3.
王京 《中国公证》2006,(7):24-26
公证制度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其存在和发展的法理基础最早来自于诉讼中的证据理论,此后,在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公证制度本身的发展中公证又拓展了更多的法律领域。公证权作为一种公权,被私法予以规范,体现了公法对私法的介入。  相似文献   
94.
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时制作的录音、录像应归属哪种证据类型及证明力大小等问题值得研究。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时制作录音、录像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并具有相应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5.
审查起诉阶段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主要有甄别法、比较法、印证法、辨认法、试验法、反证法、排除法等。当然,对法定七种证据的审查还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96.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皓 《犯罪研究》2007,(2):50-53
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技术本身的准确信和可靠性以及适用的灵便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但由安全性问题引发的网络犯罪已趋多发态势。目前,我国对于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尚无专门的法律规定,导致了广大司法工作者在办理网络犯罪案件时无所适从。本文尝试从剖析电子证据的本质概念入手,着重就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开展电子证据的收集、审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7.
贿赂案件证据多呈“一对一”的状况,具有直接证据少,间接证据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容易翻供,行贿人容易翻证,受贿人反侦查能力强等特点;收集贿赂案件的证据时要注意行贿人证言的收集和受贿人供述的固定,强化相关证据的保全。在直接证据缺乏的情况下,办案人员应设法收集间接证据特别注意再生证据的收集,再生证据的收集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证明效果;侦查贿赂案件收集证据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达到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8.
99.
中国历代判词语言折射出的传统法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中国历代判词语言传达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的伦理精神。这种法文化精神现在依然封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礼法文化(包括以礼代律、以礼补律、以礼断狱)的现代价值,恶讼文化的现代价值,重证据的现代价值和判词语言审美化的现代价值等,都具有学习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中国民诉证据种类是在借鉴前苏联有关理论基础上建构的,其现有划分民诉证据种类的标准并不具有科学合理性。而只有从证据本质的认识基点出发,方可建构科学合理的民诉证据种类划分标准。鉴于证据的本质是信息,而信息又需借助于载体表现出来.为此中国民诉证据种类之划分应以证据载体为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