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5399篇
中国共产党   188篇
中国政治   1088篇
政治理论   203篇
综合类   180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753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622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408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刊讯     
以《中国司法鉴定》为平台,由司鉴所与上海律协法工委联合组织的"质证与鉴定沙龙"于5月18日首次在浦东举行,来自浦东地区的60余名律师参加了这次沙龙活动。司鉴所副所长朱广友研究员发表了《科学证据的基本特征》的主题演讲,从理论的适用性、错误的  相似文献   
992.
犯罪构成是指犯罪成立的条件,因而又称为犯罪构成要件。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的证明存在很多制度层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犯罪的侦查、起诉和审判,也构成了对当事人诉讼及实体权利的威胁。应当通过对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重新认识,在程序方面改变现有的证明制度;对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问题做出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993.
【裁判要旨】未成年人犯罪一审案件缺少社会调查报告并对案件量刑有影响的,应予改判。■案号一审:(2011)垫法刑初字第284号二审:(2011)渝三中刑终字第226号【案情】2011年6月19日,被告人王某、李某提议抢点钱来用,便同被告人赵某、朱某和党某翻墙进入某网吧,并强行向正在网吧上网的被害人陈某索要钱财。陈某不从,5名被告人便对陈某进行围殴,其中被告人李某用燃烧的烟头将陈某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是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开展的由上而下的一种改革活动,它和整个中国的其他改革一样,是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的.2002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司法体制改革,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04年成立了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对司法体制改革进行了统一部署;2008年12月,党中央转发了《...  相似文献   
995.
一、非法证据排除原则的界定和适用非法证据排除原则,是指违反法律程序,以非法的手段获取的证据不具有证明能力,不能为法庭所采纳而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的原则。即司法机关不能采纳非法证据,将其作为定案的证据。非法证据的大致范围包括:执法机关违反法定程序制作的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在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时制作或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律师或当事人采取非法手段制作或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执法机关以非法的证据材料为线索调查收集的其他证据。  相似文献   
996.
非法证据排除乃是各法治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的内容,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任何规则,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同样如此。我国在构建和完善适合自己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借鉴其他各国的经验。希望能通过分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目的、意义、价值、局限性等问题,勾勒出该规则的内部机理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希望我国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规则,并在未来建立适合于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997.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导致在何时提请排除非法证据等具体问题上缺乏保障。事实上应该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提请时间前置于庭前,改革庭前审查程序,由独立受案庭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排除,以此推动证据开示制度的发展,提高诉讼效率,保障诉讼公正。  相似文献   
998.
侦查谋略带有静态和动态意义上的欺骗性质,使用不当将构成违法取证行为。其所获得的证据也可能因此遭到排除。而由于刑事案件的特殊性、侦查活动的对抗性。使得欺骗性侦查谋略在整个侦查活动中的运用成为一种必要。因此,对侦查谋略中欺骗手段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界分十分必要。在侦查过程中,欺骗性侦查谋略的使用应该严格控制在合法范围内,以确保所获供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99.
张贻伟 《法制与社会》2013,(28):297-298
在现实中存在大量的以数字电子化形式存在的证据,我们通常称之为刑事诉讼电子证据,即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为媒介裁体产生,以数字电子符号为表现形式,收集、审查和判断时必须借助电子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够证明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所有事实。本文主要从电子证据的概念、证明力、适用规则等方面做一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梳理近年来典型刑讯冤案可以明白冤错产生的症结和规律,认真反思发现其中很多问题并非能够随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定》①的出台而得到实质性解决。欲在司法实践中落实该规定,根除刑讯,首先需要解决规则之外的痼疾,然后解决规则之中的不足与缺位,再解决规则之延伸——有区别地排除毒树之果。惟其如此,才能从制度上确立冤错案件的防纠机制,最大限度地杜绝冤错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