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8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现阶段,东北亚地区的劳务交流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无论是国家间的劳务交流,还是国内的劳务交流,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并形成了一个包括人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全球化模式.但是,每个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劳务交流政策,并出台了相关的国内立法.劳务交流领域的问题涉及到劳务输出国和劳务输入国进行合作的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32.
在我国建立自由贸易(港)区很有必要。自由贸易(港)区是当今世界上开放度和自由化度最高、集散辐射服务功能和国际竞争力最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在中国,辟建自由贸易(港)区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作为北方重要港口城市,建立自由贸易(港)区对天津来说更为重要、紧迫。  相似文献   
33.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区内各国地理位置邻近,经济互补性强,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也很有效,合作潜力很大。然而,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都没有形成区域性的合作机制,东北亚的合作仍处于一种非制度性和无组织的不稳定状态。制约东北亚地区合作的最主要障碍来自于地区认同弱,受制于历史恩怨、地缘政治和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东北亚国家在推动地区合作方面受制于公众认同、社会舆论甚至意识形态,经济和社会交流层面的优势始终没有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34.
<正>2010年12月12日,在吉林大学东荣大厦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了"东北亚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和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刘清才教授主持的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研究"系列专题学术研讨会之一。本项目各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同时还邀请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35.
<正>2012年9月15~16日,"和平.发展.合作: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国际学术会议在吉林大学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刘清才教授主持的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研究"系列专题学术研讨会之一。会议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和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中俄友好协会、中  相似文献   
36.
中日关系经济上的合作依存度与政治上的纷争摩擦常态化这一结构性的矛盾日趋显现.从更深层次上探究中日政治经济所处的这种分裂状态根源,从本质上讲背后蕴涵着东北亚大国关系中的域外因素:即美国的第三方因素,其对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发挥着特殊作用.东北亚大国在地区的竞争摩擦时常较为突出,但中美日在东亚地区还是蕴涵着许多重大的共同利益.东北亚传统的"管制型"安全模式需向大国共同"治理型"模式转变趋向,意味着大国区域安全治理的权利、利益、责任的平等与分享,地区安全治理是在大国协作框架下的共同治理,应注重大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7.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东北亚地区的城市发展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相互合作互补关系,强化城市的中心作用,发挥城市网络结点的枢纽功能,加强城市自身的建设。东北亚各国政府要为本地区创造和平稳定的睦邻友好的国际环境以及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苦练内功”加强城市自身的建设,从而达到东北亚各国共同繁荣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高晓莉 《世纪桥》2002,(6):57-59
中国近代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外患频仍,地处祖国边陲的东北首当其冲,饱经百年忧患。沙俄首开恶端,强占外兴安岭及乌苏里江以东到海近60余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日本接踵而至,接连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抢走了沙俄在东北南部的殖民权益,开始了日俄两个殖民强盗在我国东北争夺  相似文献   
39.
美国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10月,因美国和朝鲜的“核项目”谈判破裂引发了第二次朝核危机。①这次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重建冷战后东北亚安全秩序的进程。它既对东北亚各国提出了严峻挑战,又为东北亚地区合作,特别是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注入了“催化剂”。随着朝核问题逐步纳入和平解决轨道以及“  相似文献   
40.
《国际交流》2006,(3):27-27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邀请,以会长李相禹为团长的韩国新亚洲秩序研究会代表团一行于6月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在北京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交流协会副会长蒋正华和交流协会顾问、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分别会见了代表团。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主持了双方共同举办的“东北亚地区安全与中韩合作”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