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89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从理论上大胆探索政府行政管理问题,逐步形成了一套政府行政管理的思想体系。综观其整个行政管理思想体系,无论是从行政宗旨来看,还是自行政作风和行政方法观之,其中无不鲜明地体现着人民性的特点。今天,当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之际。重温邓小平以人民性为重要特征的行政管理思想,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12.
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作家杨朔及其散文,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地位,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变化。杨朔从1961年得到领袖的首肯而走红,进入学术视野,在文学史教材中举足轻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杨朔模式"开始被学界诟病,最终成为高校教材中被批评甚至被忽视的存在。杨朔散文的走红与衰落,体现出中国社会形势、文化氛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3.
杨义 《党的文献》2011,(1):46-54
毛泽东一生投身实践,吟咏性情,以窥历史之真谛。其诗词历史情怀的源起有三点:湖湘情缘的真挚深邃的感染力、把握历史的巨大魄力和运用文史知识的驱遣自如的笔力。以此为前提,毛泽东采取兼容创新、化旧为新的方式,在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给唯物主义历史观增加了实践性、阶级性和人民性这三种基本的诗性表达形式,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感性形式,并为之增添了不少中国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4.
法治中国突破了建章立制的形式层面,实现了法律规范与人文关怀的高度契合和完美统一。法治中国延续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进程的人民性主旨,以国家法治规范的形式重申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民生主题,体现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的法治文化根基的肯认,并积极筹划了我国未来良法促善治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法治中国建设的系统工程具有浓重的人文底色和丰富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15.
世界交往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化交融,为人的全面发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向人类共生共在、整体发展,把谋划人类、群体人和个人发展有机统一的地理空间拓展到全球,最充分、最广泛、最真实地体现了人民性特质。新时代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民性特征,既要坚持以言传道和以行示范协同,凝聚世界交往现代化的共识;又需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并举,汇聚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引领世界交往现代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16.
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是意识形态领域关乎舆论导向的重大问题,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者才能明确方向、站稳立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重申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为宣传思想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更好地体现党的主张、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7.
人民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高价值主要体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及"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指明了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事业的价值追求和力量之源、根本工作路线及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揭示了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的事业的高度统一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复杂问题的客观要求及社会历史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18.
李志平 《法制与社会》2011,(14):290-291
我国的司法规律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国家法定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在诉讼以及法律监督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符合其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定性的表现方式及其价值取向。我国的司法规律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本文指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司法规律,有利于推进司法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9.
刘刚 《理论研究》2020,(1):23-28
"改革开放再出发"是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宣言。它是对当前是否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什么样的改革开放的针对性回答,宣示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新发展。"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实现需要新思想的引领、新思维的促进及新实践的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有着人民性的价值追求,体现在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由人民来评判。"改革开放再出发"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将深刻地改变中国,深深地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20.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核心要义之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法治基础、法律目的、法律效果的深刻认识,是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的思想指引.于法理而言,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以人民至上为原则,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为此,要通过选举制度保证人民有权决定国家工作人员的选任;保障人民能够持续参与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使人民拥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是否依法履职的权利.其次,以人民福祉为宗旨,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要将事关人民生活的事项纳入法治调整的轨道,以法治的刚性来推进民生事业;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为民生夯实法治的根基;倡导底线思维,通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实行兜底保护.再者,以人民关切为导向,回应人民的利益期待.要确立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确保人民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的同等机会;将人民的利益期待作为制定法律的根本动力,确保法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在法律实施中回应人民的利益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