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185篇
中国政治   240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1.
进入文明时代后的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简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前儒学社会阶段、儒学社会阶段.儒学社会的主导精神是儒学精神.虽然儒学经过了不停地阐释和被阐释,但其中有三个命题或要素不曾变化,三个要素即:亲亲伦理是人(类)或社会关系的基础、王道秩序或者君主秩序是人(类)或社会的理想秩序、仁(爱)是人(类)向善活动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612.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结合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儒学进行简单的否定和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则是主要原因。我们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促进中、西、马克思主义三者的融合,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613.
冯俊 《理论视野》2008,(12):11-1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这个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既总结和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智慧,凝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探索,同时也揉合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其中也包括儒学的因素。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614.
张强 《理论学刊》2007,(10):50-52
儒学和道教的关注点虽然不同,但是,由于儒学和道教都土生土长于中华文化的母体,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面对同一种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而且两者都要回答同一个社会与人生问题,所以它们两者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至在宗教思想、伦理道德思想以及追求和谐社会等方面交融互补,具有相通性。  相似文献   
615.
张斌 《美国研究》2007,21(1):57-8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海外儒学的研究中心。就研究内容而言,对儒学与民主理论的比较研究是这一时期美国学界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研究大致分为研究起步、提出新研究模式和开展多层面研究三个阶段。研究重点集中于对儒学与现代西方自由民主理论的比较阐释。研究范式的更迭和演进是战后美国学界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批判性的解读和创造性的“误读”是贯穿这一时期美国学界研究的两条主线。  相似文献   
616.
吕鹏 《青年论坛》2007,(5):65-66
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儒学精髓及人学构成对于现代高校的德育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挖掘齐鲁文化的内涵,将传统的文化瑰宝应用到高等教育中来,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高校德育建设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17.
提倡文武两道,是日本封建武士道中的重要内容。到了江户时代儒学成为官学,经过儒学的改造,日本传统的文武两道观发展为系统化、理论化的文武合一论。武士在本质上是行动的,他们在信仰儒家道德的同时,也注重实践能力“艺”和“术”的培养,强调道术兼修。  相似文献   
618.
儒学神化是中国思想史上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它吸收百家之长,又引领百家社会思潮,成就了自身统治思想的历史地位。当前中国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竞相争鸣,儒学神化的成功及其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多元思潮具在引领策略和引领途径上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19.
国内的公共伦理学、行政伦理学、公共管理伦理学教材在传承儒家公共伦理思想方面存在三种典型思路。依据儒学三期发展的重要特征,我们提出一种经典互研的新思路,即以儒家代表性经典为核心,唯识学基本观念为前提,儒、释、道多家经典互研(以经解经),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具体思想转化。从教学实践来看,此种经典互研路径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20.
正【引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传习录·卷上》【原文释义】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