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185篇
中国政治   240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41.
儒学自先秦到现代,经历坎坷,却充满生命力。古代虽有"独尊儒术"之荣耀,现代却有"打倒孔家店"的悲剧,而当今"孔子学院"又遍及全球。儒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小至家庭,大至社会,更乃至世界,都有儒学的踪迹。  相似文献   
642.
随着媒介的发展,儒家文化主要通过语言文字承载的同时,也分化出图像化承传的一维.书法、绘画、戏曲、建筑和工艺等艺术成为儒学图像化传承的有效性实存,影视和网络等数码媒介的出现加剧了这一进程.儒学在坚守文字的主体位置的同时,却已浅涉图像传承,形成了文本与图像艺术各呈其异的生存态势.在此语境下,探究儒学与图像的关系,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儒学自身特点又契合时代发展的生存之道,对儒学的现代转换和承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3.
董仲舒"天人三策"之后,西汉朝廷确立了"独尊儒术"的统治策略。此后,汉朝又不断地推进儒家的德礼之教向郡县法秩序的渗透,皇帝诏令及地方官的政务均为此种努力的表现。在"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法律独尊时代,郡县是皇帝对民众之垂直统治的基点,法律则成为民众的唯一行为规范。然而,在重视儒术的汉代,郡县既是皇权统治的施展空间,也是朝廷将儒家的德礼之教付诸实践的空间。正因为此,儒学对郡县法秩序的影响不断扩大,此种影响的扩大则又是中国古代儒教国家得以形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44.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10: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巴西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专家学者围绕"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的主题,从儒家的社会政治理论、政治智慧、中西政治哲学比较、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价值等几个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了儒家的政治哲学与社会政治思想对当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启迪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45.
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和现实课题。而对二者关系的探究如果不基于对二者内涵的准确认知为前提,就很难对其做出准确科学的定位,也就不能真正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从准确科学认知二者的内涵出发,发现二者的相互联系、区别,然后有的放矢,才能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为二者的相互促进提供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46.
在新加坡,儒学或曰孔学、孔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正宗,在一切思想流派中具有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随着19世纪初期新加坡开埠,华侨来此定居者日益增加,儒学也逐渐在当地华人社会传播开来。自19世纪80年代,晚清设置驻新加坡领事以来,新加坡儒学发展出现兴盛局面。清政府领事官员以及当地华人绅商通过办文社、建孔庙学堂和推广普及双语等方式,实现儒学与西学的对接,将新加坡儒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47.
张其昀作为我国现代儒学复兴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一生经历曲折,身份不断在"学"与"仕"之间更迭,其人格也在"学"与"仕"双重角色的张力中,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却能矢志不渝,始终保存着坚守道统、复兴中华文化的"民族心"。早期带有保守色彩的庭训,以及对传统学术文化授受不绝的师承,是其毕生致力于"文化复兴"的心理基础。而撰述、办刊、推广国学教育、增进多元学术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弘道"实践,不仅深深地契合了其个人文化信仰,也推进了现代新儒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48.
有些学者认为,梁漱溟并非现代新儒家。然而,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梁漱溟完全具备了现代新儒家的一些主要特征,如具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强烈使命感和道德忧患意识;以儒家学说为中国文化之正统和代表;援西学入儒,等。可以肯定,他就是现代新儒家。此外,在诸多方面他都有着自己的鲜明的思想特色,与其他现代新儒家有着很大的不同。关于现代新儒学的发端,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开始于戊戌维新时期。而从现代新儒学的性质、内容、形式等方面考察来看,其发端应为五四时期。综合而论,梁漱溟还是现代新儒学的当然开启者。  相似文献   
649.
本文通过从儒、道两方面入手解析《棋王》,分析其作为寻根之作的代表作品所包含的深刻艺术价值,并感悟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50.
《阅微草堂笔记》花费大量笔墨建立了文人形象画廊,而且总的倾向是贬斥多于褒扬。作品从正反两个方面描述了不同种类文人的精神底色,分析了他们道德品行的各种情况,并且揭示了形成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