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78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各国政治   437篇
工人农民   182篇
世界政治   80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14篇
法律   3960篇
中国共产党   7534篇
中国政治   11029篇
政治理论   4096篇
综合类   5617篇
  2024年   381篇
  2023年   1595篇
  2022年   975篇
  2021年   1708篇
  2020年   2324篇
  2019年   1001篇
  2018年   420篇
  2017年   748篇
  2016年   1080篇
  2015年   2045篇
  2014年   4063篇
  2013年   2108篇
  2012年   2242篇
  2011年   2094篇
  2010年   1972篇
  2009年   1792篇
  2008年   1892篇
  2007年   1414篇
  2006年   1291篇
  2005年   965篇
  2004年   870篇
  2003年   631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章论述了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几种国家治理模式。从结构和制度两个角度解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及内容,剖析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是人治走向法治、独治走向共治、管制走向服务、全能治理走向有限治理、专制治理走向参与治理、封闭治理走向开放治理、官本治理走向民本治理、结果治理走向程序治理。  相似文献   
992.
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点在基层,基础也在基层。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最基层单位,其法治化建设关乎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当前,城市社区法治化建设还存在立法工作相对滞后、法治化宣传教育不到位、治理主体关系不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法治化进程。为此,推动城市社区法治化建设,应建立健全城市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力加强普法宣传力度,进一步理顺党组织、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强化专业法治队伍建设,以法治建设为城市社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93.
《学理论》2017,(2)
我国基层社会有着乡贤治村的传统,时代需要赋予乡贤文化新的内涵和要求。新乡贤文化来源于传统又与传统相区别,历史任务也不同。目前学者们大多讨论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侧重分析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试图对如何破解这些潜在问题提出可能的对策和建议。无论是积极倡导还是未雨绸缪,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农村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的观点以及凭自己的政治敏感,胡志明对民主以及民主治理这一议题具有独特的见解。可以认为,属于人民、民治以及为人民的政府是胡志明的民主政治的核心思想。尽管胡志明没有使用过民主治理这一术语,但是其内涵已突出地体现在他的思想当中。本文旨在梳理和分析胡志明关于民主政府的观点,并指出其对当代越南民主治理实现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伴随社会民主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社会参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要求。要实现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新市民社区,即因被征地、生态移民、地址灾害等原因被政府安置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是在政府主导下产生、运转的。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等,让新市民在城市适应上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社区治理中的社会参与也相比城市社区而言有很大差距。文章通过对龙泉驿区新市民社区社会参与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并结合国内外社会参与的理论经验,分析问题、查找原因,为新市民社区的治理提出对策性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6.
许前飞 《群众》2014,(11):16-1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形式就依法治国问题作出全面规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法治建设作出的重大历史性贡献,适应了我国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新要求,在我国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决定》所作的说明中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相似文献   
997.
侯卓 《财经法学》2017,(1):104-121
提炼财税法功能时,应该从"法律性"的视角切入分析。由管理到治理的范式迁移,影响财税法在社会层面的功能定位,特别是将其由经济系统中的单元提升至多元的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系统的综合子系统,而且尤为重视"法"的因素在财税领域的地位。顺应这一变化,政策层面对财税法功能的表述也在相应调试。整体上看,财税法功能区分为规范功能和...  相似文献   
998.
问责型治理生成的根源包括三个方面:治理的内在属性、中国的现实国情和世界的发展经验。根据参与治理的主体,问责型治理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的类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问责型治理,社会力量主导—政府参与的问责型治理,政府—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问责型治理。问责型治理的生长空间由问责型治理生长的动力与阻力之间的对比决定。当前,中国问责型治理成长的动力包括党纪党规制裁更严、体制机制配套渐好,民众维权意识日增;问责型治理的阻力包括对权力的制约仍然乏力,对责任的担当仍然不够,对治理的践行仍然模糊。为了推进问责型治理的成长,应该从进一步培养问责型治理成长的动力和遏制问责型治理的阻力来着手,具体来说,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培育问责的文化氛围、加大问责的执行力度、完善问责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999.
1000.
马莉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0,(1):83-92,113,M0005
本文立足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这一内嵌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观作为理论逻辑起点,探寻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向。本文认为以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习近平生态治理观所提供的"中国实践",从生态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的构建、平等均衡的全球生态治理系统的推动等方面为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引领,是激发国家生态治理效能的根本之道,因而也将是一场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意义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