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8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2017年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重新启动以来,其虽然只开展了少量且缺乏实质性内容的行动,却引发了大量讨论和高度的政策关注。纵观这一对话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四国之间的某些共识构成了其重启后的显著特点,如更明确地将目标指向中国、以“民主价值观”作为秩序构建的出发点、服务于美国“印太战略”的需要以及开始将关注重点延伸至发展和治理领域等。基于这些新特点,“四方安全对话”在近三年来的实践中提升了四国之间的战略联系和协同作战能力、从议题领域和地理范围两个维度拓展了四国的战略合作、在外交上释放了四国团结一致的政治信号,并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结构,从而对“印太”地缘环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尽管从组织内部以及次区域战略环境角度分析,“四方安全对话”的前景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考虑到这一新的地缘战略安排针对中国的目标指向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并审慎地予以应对,是中国从外交上塑造地区和平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2.
印太”是近年来美国战略学界率先提出的地缘政治概念,旨在以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的方式,以海洋和海上通道整合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所涉范围内的广阔地区。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对这一构想作出呼应,并试图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毋庸置疑,这一构想的提出和推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区多边格局的走向,影响中国在亚太地区和印度洋的战略利益,以及中国对美国亚太战略、关印关系及其他相关盟友与伙伴关系的评估与反应。  相似文献   
43.
44.
李途 《东北亚论坛》2023,(6):95-108+126
作为美国推进“印太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美英澳伙伴关系不仅是一项核潜艇协议,也是拜登政府强化全球联盟的重要步骤,反映了美国试图以阵营化方式加强对华战略竞争的目的。既有研究更为强调美英澳伙伴关系对中国构成的体系压力,忽视了其内在的分歧和矛盾。基于对小多边主义特征的考察可以发现,无论是成员上的排他性、制度上的非正式性,还是功能上的议题导向性,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美英澳三国合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内生的局限性,包括目标困境、承诺难题以及牵连风险。由此可见,美国的联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重重危机和矛盾。尽管拜登政府试图通过美英澳伙伴关系来重振美国的全球联盟体系,但是美澳之间围绕成本分摊、风险分担与利益分歧的争议已然开始显现。美国全球联盟转型的根本问题在于,在加强对华战略竞争的同时,既希望确保自身的经济利益和霸权利益,又希望让盟国来为冲突与风险买单,长此以往必然会引发盟国的质疑和不满,美国推动“印太”地区阵营化的目标也将面临挑战。鉴于此,中国可以综合使用强制、劝诱和说服三种策略,推动美澳同盟的分化,尽可能确保澳大利亚在中美战略竞争中保持中立、平衡或采取不过分支持美国的态度。  相似文献   
45.
46.
美国"印太战略"的提出与推进始于特朗普政府,它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重心持续调整的产物。"印太战略"的推进主要包括三大层面,即军事层面的力量建设、政治层面的盟友与伙伴关系发展以及制度层面的地区网络化结构的形成。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全领域、全政府、全方位的方式来推动"印太战略"的实施,但其前景受到美国政治经济状况、"印太战略"内在矛盾的协调、美国"印太战略"与域内国家地区战略的融合度、中国发展状况以及其他地区安全形势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47.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及印度和印度洋地区在全球战略格局中重要性的上升,"印太"作为一个新兴的地缘战略概念受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倡导。日本对"印太"的认知具有明显的海洋中心倾向,并且包含有牵制中国的内涵。在上述认知的影响下,日本强化西南防卫,介入南海争端,联合美国、澳大利亚及印度牵制和制衡中国。然而日本无法正确评估印度及中国在"印太"中的影响,同时也无法给"印太"建构合理的内容,日本牵制、制衡中国的"印太"战略是不会成功的。  相似文献   
48.
在中国快速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正式以“印太”取代亚太,并制定了“印太战略”作为“印太”的地缘政治指导方略。“印太”和“印太战略”的出台,折射出世界权力转移过渡时期内,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紧张。在“印太战略”中,美国试图通过重构亚太地区的盟友及伙伴关系,形成从欧亚大陆东南包围欧亚大陆的“C型战略弧”,制衡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国家的崛起,以及边缘地带国家和枢纽地带国家的联合,继续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均势。在“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中,至少蕴含着中美在“印太”地区内围绕着权力地位、国际制度及地区秩序等多重竞争,这些竞争共同构成了“印太”的地缘政治张力。从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的构建理路来看,“印太”是对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凸显了地缘政治竞争中海权国家和边缘地带国家联合制衡陆权国家和边缘地带国家的联合。  相似文献   
49.
50.
王旭  徐永智 《现代国际关系》2024,(2):100-120+140
日本“印太战略”由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经现任首相岸田文雄继承和发展,已经逐步确立。当下日本“印太战略”理念宽泛,议题和伙伴广泛,泛安全化色彩浓重,是兼具结盟性、遏华性、安全性和全球性的综合国际战略。日本强化“印太战略”受维系经济强国地位、“政治大国”夙愿以及遏制中国等考虑的驱动,将影响全球发展、损害区域海洋安全、干扰中国统一进程。同时,日本强化“印太战略”也面临着战略透支、经济基础不稳和外部支持不牢三重制约,这些制约因素虽难以在短期内扭转日本强化“印太战略”的方向,但将限制其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