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2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122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91.
周恩来笑道说:“你虽然是司机,但跟我一样,也都是为了把这次亚非会议开好吗。”会议名: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发起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锡兰和巴基斯坦等五国。  相似文献   
392.
《东南亚纵横》2004,(11):79-79
  相似文献   
393.
教育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之一,其发展、变革自与社会形成联动关系。通过考察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一甲子盛衰的基础上,梳理了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由此引申出以学校董事、教师学生及在地商家为代表的慈善群体。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与募捐活动的社会化,推进了学校与社会的交流。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筹措渠道成为华校对外展示的窗口;另一方面,慈善群体借助该渠道,成为教育与社会互动的中介人。  相似文献   
394.
《当代广西》2007,(15):13-13
7月26日至27日,以“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新平台、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市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和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泛北部湾国家的政府官员、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以及中国驻东盟相关国家外交使节和东盟相关国家的驻华使节共550多人出席了论坛大会;  相似文献   
395.
《时事资料手册》2006,(6):35-35
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东盟10国(菲律宾、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领导人出席了峰会。温家宝和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峰会开幕式上致开幕词。与会各国领导人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15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高度评价了双方各领域合作取得的积极成果。会后,温家宝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纪念峰会联合声明——致力于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396.
印度尼西亚在1998年开始实行的政治改革为改变国家与社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机会,并以强有力且积极负责的地方机构来取代新秩序政权的中央集权统一结构。本文提出了地方政治与乡村机构民主化的法律体制。印度尼西亚的所有乡村都已选出了其代表会议(representative councils),因此村长就不再是村社  相似文献   
397.
苏东军 《东南亚》2002,(3):44-48
文化对政治具有巨大的影响 ,“一定的政治体制的形成有赖于一定的文化背景” ,“一定的政治体制的存在和运行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① 因此从文化角度研究政治问题 ,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并由此衍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政治文化 ,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学术研究的跨学科特征。文化的概念 ,众说纷纭 ,至今并无统一的定义。但从一般的含义看 ,其所包含的一些基本内容 ,如价值观、信仰、情感、心理等 ,可以直接转化成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心理等政治文化现象。而“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式、政治人格和政治心理等等这些政治文化现象 ,在历…  相似文献   
398.
焦点人物     
《时事资料手册》2004,(6):36-37
周国知 黄光裕 卞中 阿拉法特 苏西洛 玛格丽特·哈桑  相似文献   
399.
薛松 《国际安全研究》2021,39(3):78-101
对地理特征的认知塑造一个国家的海洋安全思维。印尼具有“群岛特征”(陆地分散、海上邻国多和海域广阔)和“海权特征”(海上战略位置、良港和重要航道、海洋资源)两组地理特点,分别指向海洋“作为威胁”和“作为秩序来源”两种相互矛盾的认知模式。如何处理这对矛盾成为厘清印尼海洋安全思维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民族国家建构初期和冷战背景下,印尼着重应对与“群岛特征”相关的安全威胁。以苏西洛为转折点,印尼开始追求“海权特征”带来的秩序福利。群岛海洋安全思维的长期实践塑造了当前印尼海洋安全现状和合作逻辑:“重陆轻海”政策导致海洋安全能力落后,使印尼重视提升海上执法能力的务实合作;海盗问题的跨界性质使印尼提供安全公共产品的意愿较低,产生了“搭便车”的合作逻辑;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认了印尼的“岛国内海”权利,该公约被印尼视为海洋安全的制度保护伞和合作的底线。  相似文献   
400.
刘稚 《今日民族》2005,(3):17-21
在我的面前,挂着一张奇特的地图,一张1975年泰国文化图书公司发行的《历史挂图》:一头大象从中国新疆北部山地出发,经过长城,穿越中国北方和南方广大地区,进入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然后渡过大海,抵达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这并不是一张大象迁徙图,图下附有文字说明:大象代表泰族,这是泰人历史上4次迁徙路线图。果真如此吗?从看到这张图的那天起,我就对泰族起源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有了2001年6月的泰国古都考察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