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1篇
法律   758篇
中国共产党   624篇
中国政治   980篇
政治理论   215篇
综合类   2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竹子因枝干挺拔,风韵潇洒,心虚节坚,凌霄傲雪,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古代文人将其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北宋诗人苏轼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生动地反映了竹子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史载唐代萧悦、孙位均善画竹,但自北宋文同创立墨竹写意之法,竹子才成为中国画的重要题材。文同以后,历代画家中善画墨竹者代不乏人,形成中国绘画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贵州画  相似文献   
62.
金陵 《政府法制》2012,(11):27-27
在我国古代,举人考中“状元”后,皇帝封他什么官呢?按小说、戏剧所讲,不外乎礼部尚书、八府巡按之类,即在皇帝左右办事,掌握文书章奏。或受监察御史委派,到各省巡视.考察吏治,有的还被召为“驸马”,要不就是到省主持巡回考士的学政,看来官职不小。但实际上,“状元”的官职是有规定的,而且职位也比小说、戏剧中所说的低得多。  相似文献   
63.
晨未 《政府法制》2013,(8):17-17
清嘉庆初年的和坤案震动天下,和砷贪污数量之大、包天之胆不该仅归罪于和坤的为官道德,还有他人的推波助澜。这些帮凶在和坤的贪污生涯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报告中有一个人并不是很显眼,只是个山东巡抚,叫刘国泰,但此人可谓是和坤的捞钱耙子,他仅用了几年时间,就为和坤捞足了七十万两白银、  相似文献   
64.
齐惠 《唯实》2013,(4):83-84
用人,是政治的核心问题。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事关政权性质、吏制结构以及民心向背,是政治兴衰的睛雨表,也是政权存废的生命线。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和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毛泽东曾说“读懂历史,才能认清现实”,探求古代用人之道,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对今天的政治实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5.
中国古代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独具特色。那么,中国古代孝文化的起源如何,其形成后又经历了哪些变迁,在这变迁运动中中国古代法律起了什么支撑作用,这种支撑又是如何将孝文化制度化并固化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间孝文化又经历了哪些变异等,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秦汉以降的律令将中国古代孝文化固化为了制度体系,内化为了文化传统,此后孝文化与法律互相浸染、共生共长,因此孝文化在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延续至今。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弘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时,必须对中国古代孝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以明确当代法律传承的目标和路径。传统法律支撑中的若干糟粕必须抛弃,但其良性遗产我们可以传承,以为建设现代法治中国与和谐社会所用。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时,必须对中国古代孝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以明确当代法律传承的目标和路径。传统法律支撑中的若干糟粕必须抛弃,但其良性遗产我们可以传承,以为建设现代法治中国与和谐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66.
暮云 《廉政瞭望》2014,(10):28-29
有历史学家评价山西人武可安邦,文可治国,经国济世也正是历代读书人的最终价值体现。山西历史上的一大批贤臣名相,他们的经验智慧,至到今日,仍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7.
杭东 《中国减灾》2012,(5):56-57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地理、地貌情况复杂,与此相适应的气候、地质、水文等情况也复杂多样。因此,我国地域内的自然灾害不但频繁,而且危害巨大。在有记载的5000多年历史中,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在中国发生过,最常见、影响也最大的当属水灾、旱灾、震灾、虫灾和疫灾,此外像雪灾、雹灾、霜灾和风灾也很常见。我国是个农业国家,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统治阶层都奉行“农业立国”的发展战略,所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农民、农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诸多的自然灾害中,水灾、旱灾和虫灾往往造成庄稼绝收,引起饥荒,对农业的破坏最为直接和明显,所以也就成为最受关注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68.
古人历练人生分为四阶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倘若四项都非常完满,培养出的人就能德才兼备造福社会。很显然,"修身"属于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务,这既是选拔贤良的基础,也是造福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栋梁之才,修身不仅仅是读几本好书做几件善事。饱学,是内功;自律,则须内外兼修。几千年来,有个非常特殊的词  相似文献   
69.
张诺 《政府法制》2012,(29):28-28
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在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70.
蒋林 《政府法制》2012,(14):11-11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食品监管部门严查这种问题火锅底料等食品添加剂,严打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标签标志虚假标注和虚假宣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