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司马迁与汉代改制之关系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神学政治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和支配,一是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二是儒家的宗教学说。改元部分地承担了改制的阶段性成果。站在服膺天命的立场上,司马迁十分重视祥瑞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关注孔子获麟在政治文化中的作用,与司马迁的儒学立场相关,表明了《史记》以《春秋》为准则的思想。在改制方面,司马迁与张苍的分歧集中在汉得天统是继周还是继秦上。  相似文献   
72.
翎子 《实践》2006,(3):46-46
“堑山湮谷,直通之”,是司马迁在其巨著《史记》中对一条伟大道路的描述。这条修筑于2000多年前的大道,出秦都城咸阳以北50公里云阳城(今陕西淳化县北)的甘泉,沿陕西旬邑、黄陵、富县、志丹、安寨、榆林,进入鄂尔多斯高原,经伊金霍勒、乌审、东胜、达拉特,抵达九原郡(今包头麻池古城遗址)。史籍称其为直道。司马迁说,此道“道广50步,隐以金锥,树以青松”;古闻  相似文献   
73.
晁错,我们习惯于把他看成法家。司马迁和班固都说他“为人峭直刻深”,但我以为,法家人物有他们自己的处世规则,他们往往有大仁大德,能大公无私,事情往往做得大模大样,不像儒家那样小恩小惠,小里小气。  相似文献   
74.
范蠡在陶山     
史料中对于范蠡的归宿问题记载并不多,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取史料来源于越国典籍《越绝书》,在卷十三《外传枕中》最后一句提及:"范子已告越王,立志入海,此谓大地之图也。"范蠡后半生的资料索取,应当归功于司马迁,分别在《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中予以记述,但对范蠡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75.
佚名 《政府法制》2014,(35):30-30
汉武帝时,大将军李广利派人给太史令司马迁送来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司马迁赞不绝口。欣喜万分,夫人见状探问道:“莫非大人想收下此玉?”司马迁笑道:“收下又如何?如今受贿已成风,两袖清风者能有几人?”夫人听罢愤然作色道:“送礼受贿,乃小人所为,大人一贯深恶痛绝,今日为何自食其言?”司马迁笑道:“我只是故意考考夫人罢了。”随即将美玉退还来人。面对夫人的批评.司马迁以笑应对,并欣然接受。善待批评,成就了“司马迁考妻”的佳话。  相似文献   
76.
提起西汉人东方朔,最为后世乐道的是其滑稽状。司马迁在《史记》里给予他"滑稽之雄"的封号,明人吴承恩甚至把"东方朔偷桃"的逸闻写入《西游记》,使其化身为东华帝君的门下仙童。实际上,在东方朔另类诙谐的性格之下,隐藏着难得的智慧与眼界;而嬉言笑语掩不住的,又是怎样一种志趣抱负无以伸展的痛苦。  相似文献   
77.
为人民服务     
正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  相似文献   
78.
天人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人感应观是古人在该问题上的核心观点。《史记·天官书》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在司马迁看来,天上的星宿与人间社会、地域分野是感应的、相通的,通过对星象的观测可以预知"天命",即预测军国大事和王权更替等。通过对司马迁天人感应观的揭示,可以对其"天命"思想有客观正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79.
魏轩 《党建》2011,(2):37-37
陕西省渭南市是字圣仓颉、史圣司马迁、诗圣白居易等先贤名流的故里,自古民间即有重读尚学之风。渭南市委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一直高度重视。近年来,全市组织开展了"学理论、学业务、读经典,推进建设学习型政党"活动,大兴学习之风,务求学习之实。  相似文献   
80.
丁启阵 《政府法制》2011,(23):29-29
笔者认为.汉朝的贾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令人惋惜的早逝者。历史上有不少人持这样的观点,例如司马迁,例如李商隐。其中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贾生》一诗,读之可令人泣下:“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