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90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各国政治   724篇
工人农民   238篇
世界政治   129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25篇
法律   4722篇
中国共产党   7195篇
中国政治   12542篇
政治理论   4373篇
综合类   6432篇
  2024年   390篇
  2023年   1641篇
  2022年   1011篇
  2021年   1751篇
  2020年   2394篇
  2019年   1086篇
  2018年   474篇
  2017年   857篇
  2016年   1167篇
  2015年   2070篇
  2014年   4368篇
  2013年   2669篇
  2012年   2718篇
  2011年   2785篇
  2010年   2534篇
  2009年   2342篇
  2008年   2412篇
  2007年   1836篇
  2006年   1714篇
  2005年   1221篇
  2004年   1018篇
  2003年   749篇
  2002年   678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0 毫秒
991.
网络信访:概念辨析、实践演进与治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6,(2):1-6
网络信访是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种实践,可以推动传统信访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符合互联网大数据条件下政府治理变革的总体方向。"网络信访"这一概念缘起于政府信访工作的实践,涉及信访信息系统、网上信访、信访信息化和网络信访等四种表述方式。追溯网络信访的实践演进,大体分两个阶段:一是基于政府专网的信访信息系统阶段,二是基于互联网的信访信息系统阶段。以淮安"阳光信访"为案例研究发现,网络信访的治理创新主要体现在方式创新、流程创新、功能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四个方面,在这四种创新中,方式创新和功能创新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过程中,循序渐进、由近及远是一个合理可行的选择。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从历史和现实、基础和条件以及障碍及其突破等方面衡量,是当前中国积极开拓周边外交和优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993.
在"社区"内涵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功能主义和地域主义两种认知分歧,并在城市社会转型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治理困境,迫切需要社区作为一种生活和精神"共同体"的功能性复归。共同体化的价值内核,在于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程序的民主化、治理基础的契约化、服务对象的普惠化及居民交往的互助化五大表征。而推进社区"共同体化"的实践策略在于: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构多元联动的社区治理格局;引入现代管理制度,推动社区服务管理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公共参与平台,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常规化联系;加强社会资本建设,提升社区居民之间的互信互助水平。  相似文献   
994.
社会组织开展党建是党的建设和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当前社会组织党建,我们既要看到其背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要理性看到社会组织特征和党的建设之间不容忽视的内在冲突成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为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党的领导,完善社会组织党建,指出了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995.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乡社会协同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6,(3):62-68
城乡一体化既有别于"城镇化",又有别于"新型城镇化",更区别于城市化。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城乡社会协同治理,实现城乡社会平等性基础上的差异性治理,客观上要求在治理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进程中,尽可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治理。无论是城市社会还是乡村社会,都要在城乡社会一体化历史进程中,接受政党、国家和政府治理,亦即在"受治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从"分治"走向"协同"治理,直至未来城乡社会的"相互"治理。在城乡社会"互治"基础上的"受治理",从"分治"走向"协同"治理,并自觉顺应城乡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96.
科学完备的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规范评估,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体系的设计既要坚持全面与特色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科学与简便相结合、实用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可计量与可比较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又需考虑指标体系所应包括的内容及框架体系和各个单项指标的含义、口径及计算方法.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党委领导和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建设、人大加强社会治理法立法和监督、政府主导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司法机关维护社会治理公平正义、社会组织自治和参与合作共治、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多维指标.社会治理法治建设评估的适时开展,既是社会治理法实施的基本要求,又是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7.
《求实》2015,(7)
怎样治理国家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党中央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既是接力奋斗的延续,又是时代创新的体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奋斗实践,留下了探索国家治理道路的历史足迹,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应对"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的艰巨任务,规定了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色使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党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担当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责任提供保证,以聚合社会最大公约数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排除障碍,以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夯实基础,以"三个自信"把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定力。  相似文献   
998.
凌宗伟 《先锋队》2015,(8):12-14,3
所谓"教育之爱",强调的是在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不仅要有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情感,还要爱我们所教、所学的内容以及教和学的方式,乃至于我们所处的世界的方方面面。这爱和情感是包容、慈悲、博大的,同时,又是理智和基于道德的。其目标就是不断地改善,试图使师生双方的每一个人(往大里去,还包括同事之间、同学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好,进而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世界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999.
张清娥 《求实》2015,(5):32-3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利益诉求,无疑加大了社会成员巨大的心理压力,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也给执政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切实贯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精神,用心理疏导的方式让民众的诉求能畅通有序表达,化解社会矛盾,最终达到社会安全、稳定与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00.
崔巧  朱新光 《东南亚》2015,(2):43-49,109
相互依赖能源合作是一种典型的双边能源合作模式,也是在双方能源合作条件优势互补、合作目标明确的情况下的一种典型的双边能源合作模式。中国与印尼开展能源合作双方条件优势互补、合作目标明确,因此是相互依赖能源合作模式的典型代表。本文旨在相互依赖能源合作模式的框架分析中印尼两国能源合作的条件、合作目标及合作的成果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