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1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94篇
中国政治   148篇
政治理论   61篇
综合类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伊传斌 《工会论坛》2005,11(2):118-119
从二战结束到中国内战全面爆发这一时期 ,苏联为了兑现它在《雅尔塔协议》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所取得的在华利益 ,以及不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全国胜利 ,采取了支持国民党统一中国的政策。主要表现在 :消极地对待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不支持中共进行武装斗争 ;配合美蒋取消中国共产党对日受降权 ,向国民政府移交东北大城市的行政权 ;力促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不介入马歇尔调停 ;协助国民政府和平解决新疆问题。  相似文献   
52.
戴炳然 《外交评论》2010,27(1):63-77
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后,中欧关系正处于一个低谷和困难时期。以一种后冷战时期地缘政治的视野来分析中欧关系的现状,可以认定中欧关系的基础并未根本改变,正视当前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战略,中欧关系依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3.
梁平 《当代法学》2011,(3):118-127
我国二元结构的社会现实条件和当事人的解纷实际需求实质性地塑造着我国解纷机制的样态.从对基层民众所经历的民事纠纷类型、解纷选择的偏好以及对解纷结果状态认知的实证分析来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必须回应地域解纷差异的需求,策略性发展解纷机制,深化解纷机制的公益性运行与市场化运行机制,建立多元解纷体系的保障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54.
正最近,华为召开的一场通报华为在企业业务领域内部反腐情况的反腐大会让民企内部的腐败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在这之前,劲霸男装、京东商城、拉手网等民营企业内部的腐败问题已频频曝光。腐败已成为民企发展的巨大障碍,反腐已成为民企生死存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在经济周期规律的作用下 ,美国经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滑 ,且短期内难以复苏 ,并引发全球经济走软。美国经济走软直接影响到美对华政策的调整路向 ,我国如何在未来几年积极引导中美关系的互动成为亟待研究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56.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公民社会成长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转变观念,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扶持非营利组织发展是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从而达到三家和谐共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
美国政治中的党派因素对美国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这也明显反映在对华政策中。民主、共和两党在外交上不同的政策倾向,是它们在对华政策上有所区别的根本原因,而多年来美国国内的对华政策辩论,也主要以党派斗争的形式存在。奥巴马的对华政策既有党派倾向因素,也反映出当前美国国内的共识。美国大选将近,正确理解美国对华政策中党派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准确把握未来可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8.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 ,但事实上 ,美国的影响却无处不在。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 ,美国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回顾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以及中美关系五十年的曲折发展历程 ,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关注和介入的程度之深 ,至今从未中断过。  相似文献   
59.
刘斌  马晓莉 《政府法制》2010,(12):38-39
17名美国司局级官员于今年4月下旬在清华大学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这些负责对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美国官员想了解中国的什么?与中国老师面对面时,又会有哪些交锋?  相似文献   
60.
腐败行为及其治理选择——基于前景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个应用前景理论研究腐败行为的分析架构,考察腐败行为的特征、治理手段及其效率。研究发现,对于存在非理性偏差的腐败行为,加大惩罚力度的效果取决于行为人所受处罚的相对风险规避度量,一定条件下存在"惩罚陷阱":加大惩处力度反而使行为人加大腐败投入,选择高风险的腐败行为,此时行为人存在极端的赌徒心态。一个弹性的惩罚制度等同于一个对腐败的边际惩罚递减的惩罚制度,会增加行为人的腐败价值预期,增强行为人逃避严惩的侥幸心理,加剧腐败行为蔓延。并且,弹性越大,行为人绝对风险规避度越小,腐败行为的收入预期越高,腐败蔓延的速度越快。高薪的激励效果则依赖于监督惩罚环境、薪酬支付体系与行为人的价值取向。对处于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不平衡,利益矛盾冲突加剧,强烈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行为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提高官员薪酬的激励手段难以取得好的反腐效果。优化监督执法环境与公务员的选才机制是治理腐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