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7篇
世界政治   8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6篇
法律   294篇
中国共产党   105篇
中国政治   404篇
政治理论   69篇
综合类   4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恐怖主义分子在中心理动机形成的心理社会背景,从生物性、行为性、认知性、情绪性四个维度,对心理动机进行解构,探索恐怖主义分子在活动中心理动机形成的生理、个体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72.
《人大论坛》2011,(7):36-39
民以食为天,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然而近几年来,问题食品锋如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层出不穷,在百姓心中造成恐慌——“吃肉怕激素,吃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有数”——让人恐惧也让人心酸!食品安全治理问题难道真的是“山穷水尽”了吗?面对“张牙舞抓”的食品恐怖主义,主义该怎么办?本刊今年第五期将其作...  相似文献   
973.
地铁点多、线长、面广及封闭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日益成为"独狼式"恐怖袭击的首选目标,英、法、日、韩、俄等国家都曾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地铁恐怖袭击事件,规避暴力恐怖风险是安检制度实施的逻辑起点。但迄今为止只有中国实行了常态化安检。安检相对于其它防范措施的优益性、我国社会转型期风险迭加的特点,以及中国独具特色的国家安全治理制度、地铁发展的历程、政企关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传统是我国安检制度的生成逻辑。实检实施以来面临过检速度降低运营效率、安检执行质量不高、安检责任主体不清、乘客存在抗拒心理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安检制度的系统化建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974.
我国应对炸弹恐吓事件的工作缺失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我国境内发生多起炸弹恐吓事件,造成了较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恐慌。炸弹恐吓事件有各种特征及其成因,我国应对此类事件有一些缺失,要采取一些对策预防和打击炸弹恐吓事件。  相似文献   
975.
《东南亚纵横》2005,(11):80-80
●1~2日,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1日同时发生3起爆炸,已造成26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这是继2002年恐怖爆炸袭击事件以来,巴厘岛第二次遭遇重大袭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2日在视察遭受连环爆炸袭击的巴厘岛时说,警方调查表明1日傍晚的爆炸是自杀式袭击事件。5日,在庆祝印尼建军60周年典礼上,苏西洛总统说,恐怖分子的行为已经一再玷污了印尼在国际社会上的好名声。他呼吁印尼军队要有效地加入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当中。●7日,近70年来没有发行过字典的柬埔寨于当日出版了一本柬埔寨字典。该字典收录了大约4.1万字,售价约为7美元。这…  相似文献   
976.
伦理的维度:恐怖主义产生和泛滥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幼鸣 《政法学刊》2005,22(4):90-93
恐怖主义是对全人类安全的共同威胁。贫困、不公正因素的加剧,发达国家的傲慢偏见以及美式反恐战略先天性的道德缺失是恐怖主义产生和泛滥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977.
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基地”组织及本·拉登,美中央情报局高度机密的准军事部队在“9·11”事件发生后不久,就潜入阿富汗境内,执行代号为“巨浪”的情报搜集行动。而美发动对阿实施空袭以后,准军事部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数百起成功的攻击行动,它提供的情报和目标信息对于美军成功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8.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2年生于美国芝加哥,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职于兰德公司、美国国务院和乔治·梅森大学,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该校高级国际研究院院长。1989年,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1992年,在前文基础上,福山出版了《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历史终结论”。2003年3月17日,应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邀请,福山教授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9·11’后的世界:历史依旧终结?”(The World after September 11:Is History Still Over?)的学术讲演。在讲演中,福山教授结合“9·11”事件后新的国际政治形势,阐发了他对“历史终结论”的一些思考。本文即根据此次讲演的录音整理而成,供学界参考,以期引起讨论。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有些是我们不能同意的,为尊重作者著作权起见,本文未加删节,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  相似文献   
979.
试论国际反恐合作的历程及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反恐合作大致经历了初始阶段、摸索和尝试、走向联盟及联盟形成四个阶段。由于恐怖主义活动的全球化和恐怖活动手段的日趋残酷,使得国际反恐合作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国际组织联合反恐、大国之间联合反恐、美国与其他国家联合反恐等形式。"9·11"事件后,国际反恐联盟形成,但如何深化反恐联盟,还有待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80.
伦理语境下的恐怖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但我们至今尚找不出一个可以被普遍接受的恐怖主义定义,因此很有必要对恐怖主义的根源、特征以及由此形成的反恐战略作一伦理学的解读,在价值理性的维度上重新诠释规则、正义、德性等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用普等伦理来约束贪念与恶行,最终从"公平的正义"当中构建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