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191篇
中国共产党   155篇
中国政治   263篇
政治理论   74篇
综合类   1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云鹤 《中国保安》2008,(11):28-28
案例:王志军是某步行街上的巡逻保安员,平时主要任务是协助民警维护步行街上的治安。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王志军在步行街已经小有名气,协助民警抓获过很多在步行街实施盗窃的小偷。王志军发现,现在所抓获的"小偷"年龄越来越小,有的还不到十岁,本身就是一个孩子。而真正的犯罪头目却躲  相似文献   
102.
考场舞弊事件不过是赵匡胤借题发挥的由头,他的真实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把官员的选拔权抓到自己的手里,借此削弱文人官僚的权力开宝六年(973年)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在朝堂之上按照惯例会见当年新考上的进士。新  相似文献   
103.
在谈到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的原因时,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王梦恕很气愤地说:“事实上,我们现在搞工程,都需要经过科学评审,但有些基本工作没有做,只是领导意图,为了政绩。”“我们地铁建设实力很强,如果土木工程造价投入再多一些,进度再慢一些,很多问题是可以规避的。”  相似文献   
104.
于芳 《法制与经济》2009,(12):43-44
美国当代法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所著的《原则问题》是一部探讨政治哲学和法理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著作,同时该著作也涉及一些道德哲学问题。该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探讨了政治信念在人们"判断什么是法律"以及"何时应该实施和服从"法律时所扮演的角色 提出了法律分析从根本上讲是解释性的这一主张 探讨了自由主义理论的当前处境 分析了关于对待法律的经济学路径的问题 同时该书也对一些法律和政治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主要集中在本书的最后两个部分,例如:给黑人和少数民族公民优先提供工作机会和大学入学资格是否公平,建立新闻审查制度和查禁黄色作品是否不利于人类文明进步,当犯罪率上升时,犯罪嫌疑人有什么权利等。目前,我们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阶段,"德治"与"法治"孰轻孰重、如何权衡对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则问题》是我国法律人应认真研读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5.
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中央一至五届最高领导人,是把古老中国推向现代的重要人物,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共党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影响.他顺应时代潮流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导致中国文化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维系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古代文化由中国现代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6.
王蒙先生说,通常是作家决定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但他却是被自己的一部作品改变了命运。推而言之,每个人与祖国的关系似乎也是如此。通常是国家的发展变化决定着个人的荣辱起伏,而整个国家的进步历程又何尝不是由一个个或显赫、或卑微的人物所共同书写的。王蒙先生的故事是一个曾经的文学青年60年的故事;而温铁军先生讲述的则是中国8亿农民的60年;还有那两岸相隔60年的悲欢离合,两岸同胞跨越海峡的血肉亲情,以及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一个民族百.年的工业化之梦,都从不同的角度述说着中国的60年。请您和我们一同品味这一个个关于六十年的故事,感知中国这个宏大壮阔的诗篇和乐章。  相似文献   
107.
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尹文子》为校勘底本,参照《尹文子》其他相关版本及学术笔记,另以王恺銮《校正》为主要参验本,对于诸家旧校,或重检所据之材料有无谬误,或对浅近者做进一步阐发,或对成说者加以重新审定。  相似文献   
108.
《雷雨》通过一个两代人陷落其中的爱情悲剧故事,对于感情、爱情、人生、阶级、命运及其背后的力量,做了一次深刻的探索。作者所说周朴园的“老奸巨滑,诡计多端”,那是周所属儒家文化无意识所致,他本人并不自觉。同样,作者不知不觉地就在蘩漪身上寄托了他的梦想:不希望他眼下创作此剧本时的恋人成为第二个四凤。曹禺自己说:写到末了,他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他,他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还有另一种无意识,即政治无意识,却在阻挠着作者对周朴园的批判,而要求把作为当时的社会贤达的周写得深情款款。在优秀的文学创作里,作者往往不能完全控制笔下的人物,甚至对于“为什么写”这类问题无从回答,莫名其妙,《雷雨》在这方面是相当典型的。  相似文献   
109.
110.
伯克—萨维尼意义上的“历史主义”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 《时代法学》2011,9(2):31-38
伯克—萨维尼强调社会生活有机结构的重要性及它们部分的是"非意图形成",特别是关于法起源于民族"共同意识"的理论,对德国和欧美的法学界影响深远。辨识伯克—萨维尼"有机体"说以及"历史主义"研究法学的思路和方法,讨论历史法学与古典自然法学的尖锐对立,有助于理解历史法学派的思想内核——大量社会现象有机地、非意图形成的理论,对立法活动的可能影响。即使利弊共存,与那些关注如何抵制经济领域创新狂热的经济学家一样,法学家尤其应当关注如何抵制立法领域的创新狂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