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39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85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8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宪政思想最早舶自西洋, 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和王权至上的斗争中提出来的。有的学者指出, 近代宪政的出现基于三个原则, 一是基督教伦理的基本原则, 二是条顿 (即泛日耳曼 ) 民族的政治理念, 三是英国的议会制度。基督教带给欧洲所有人类成员一律平等的概念, 来源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该理念逐步把奴隶解放成了佃农, 并在教会内部坚持不承认阶级与家世的区别。对人权的承认部分地来自基督教。条顿民族带给欧洲的政治概念是关于自由人之间自动的协议或契约。在他们看来, 原始的权利平等的假定正是奠基在这种契约之上的。…  相似文献   
72.
73.
正确处理涉台婚姻中离婚后子女抚养、探视问题不仅关涉两岸父母的利益,更关系到两岸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由于两岸分属于不同法域,与抚养、探视相关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差异集中反映在法律术语的使用上和未成年子女利益的酌定上。在相关案件中,两岸共同面临诸如缺席判决率高、文书送达和调查取证难、儿童拐带问题严重等问题。在裁判文书的承认和执行、大陆配偶居留等多个领域,台湾地区均表现出歧视性态度。由于台湾地区歧视性政策的存在,大陆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权利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并进一步诱发了儿童拐带问题。未来两岸应沿着强化司法互助和裁判文书的承认执行的路径来保障离婚后父母和子女的合法权益。台湾地区应尽早废除在大陆配偶居留、工作政策以及裁判文书承认和执行上的歧视性政策。  相似文献   
74.
时效利益在不同立法例有不同体现,但以义务人因此享有了不被强制履行义务的利益为其共性。时效利益虽并不完全符合道德理念,但却符合法律的目的和社会的公益。我国民法短期时效的制度设计使得时效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促使权利人行使权利。与之对应,时效利益抛弃的意思表示必须要达到义务人愿意履行义务的程度。不能认为时效利益的享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对义务人的意思表示作扩张解释。最高法院法复(1997)4号司法解释比之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例有所超越,符合我国时效制度的意旨。法释(1999)7号司法解释则应严格地限制解释。  相似文献   
75.
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制度在国际私法中的独立价值日益显现,并呈现出全面和多样化的趋势,内国国际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规范的趋同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规范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持续发展。这对传统的国际民商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制度注重国家利益和内国秩序而轻视当事人利益和国际秩序的倾向提出了挑战,因而需要一方面在全面有效地协调国际民商事立法和司法冲突的前提下强化解决承认与执行冲突问题,另一方面在地域上实现内国、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协调。  相似文献   
76.
终局性问题已成为内地司法判决在香港顺利得到承认和执行的主要障碍。目前内地提出的解决方案似乎未能摆脱成文法思维的惯性,忽视了普通法司法过程的内在规定性,难以有效建立两地间法律对话和沟通的平台。本文从普通法确定判决理由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其他普通法法域在终局性问题上的晚近发展,对香港法院确立终局性判断标准的ChiyuBankingCorpLtdv.ChanTinKwun案的司法过程进行批判性分析,对该终局性标准的妥当性提出了质疑,以此寻求解决不同法律文化和法律体系间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7.
《中国律师》2004,(12):92-92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法学院 法学硕士(LL.M.)项目简介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法学院法学硕士项目(LL.M.)是于2001年在美国印地安那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和全美律师协会批准下设立的专门针对外国律师的学位项目,其授予的法学硕士学位为美国官方正式认可,也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承认。与其他学校法学硕士(LL.M.)项目相比,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法学院法学硕士项目具有以下特色:第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是公立(州立)大学,学费较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法学院法学硕士(LL.M.)项目在2005-2006…  相似文献   
78.
承认     
  相似文献   
79.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二战后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安全合作机制,是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实践过程.伴随着联合国维和行动自身的发展演变,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学习实践重塑了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认知,进而建构和重构了其对维和行动的身份认同,并在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正向演变的互动中实现了从形式、分配到价值承认的身份承认转变.在这一曲折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中国逐渐融入联合国维和机制,改变自己,进而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80.
《北方法学》2022,(4):136-147
在程序法中,“承认”是一种包含着权利处分的意思表示或者诉讼行为。因为具有“公私夹杂”的法律性质,刑事法中当事人对于权利的处分并不少见,却远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机制。刑事诉讼法学者在论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涵问题时,鲜有涉及“承认”这一行为,而被追诉人的“承认”恰恰是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重要体现。为了解决我国刑事诉讼传统的压制性手段与认罪认罚从宽协同型司法之间的抵牾,应当从保障被追诉人的处分权利出发,对刑事诉讼中的“承认”机制进行规范重构,明确“承认”的对象和内容、对“承认”表示同意的主体以及对“承认”的救济途径。需要明确的是,与民事诉讼不同,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引入处分原则,需要对其施加严格的限制,在尊重被追诉人处分权利的自由的同时,也要将权利的行使限制于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