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218篇
中国共产党   365篇
中国政治   733篇
政治理论   170篇
综合类   2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1.
苏家 《小康》2005,(7):78-78
翻阅香港著名画家周天黎的画集,就如在读屈原的《离骚》,杜甫的诗歌,倪云林、八大山人的画作。其逸笔奇画,一腔正气、悲天悯人的激越情怀;其功力之深厚、艺术之凝练,实在令人惊奇、感慨。身处万丈红尘,面对社会风气一天天变得奢侈浮华的现实生活,很少有人像她那样对绘画怀着如此绝对的情感、如此纯粹的艺术态度、如此强烈地表达着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她不是以娴熟的笔墨游戏人间,她的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诚的灵魂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有时甚至在轻中蕴含着重,以饱蘸浓墨的冷艳之笔,解构历史的血腥与疯狂和求索生与死之间的深邃玄缘。她…  相似文献   
12.
孙湘明 《湖湘论坛》2002,15(3):49-50
我们的前人用自己的观物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实践着绘画上的散点透视、意念性色彩、抽象性线条,以及俯观仰察的超时空组合。他们在审美理解上崇尚“意足不求颜色似”或“意到笔不到”的观念。中国古代美学很少从美的本质进行讨论,认为任何语言或文学符号都不会与事物完全对应,要真实理解事物,只能靠领悟的最高境界。因此讲究“神会”、“意趣”、“传神”、“气韵”等。由于主要从心理方面进行阐述,所以便引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对客观事物美的解释。正因如此,导致我国古代绘画追求的目的在于“象外之意”的绘画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朱长英 《工会论坛》2006,12(1):121-122
三百四十余首梦窗词自南宋问世以来,其接受状况就跌宕起伏:虽然梦窗词确实在文本方面为褒贬者提供了不少口实,对梦窗其人的研究也因资料匮乏而增加了研读梦窗词的难度,但是在这一接受过程中,梦窗词的接受群体也是造成这种跌宕起伏状况的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受众入手,我们会发现,接受群体主观能动性也会有失偏颇,从而形成梦窗词接受过程中人为的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14.
试析生命美学的人学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学的发展历史呈现出人学的维度,生命美学立足于审美是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命题,肯定了现实的生命存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点,美在于超越中实现人的精神自由,是在人性的完善与提升中实现向人的生成,只有生活在审美境界里人才真正成为人,即人全面地占有自我的本质。生命美学具有人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许多政治教师往往会遇到同样的困惑: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付出的大量劳动常常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何在?说到底,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教育与接受的契合问题。虽然促成两者契合的因素有许多,但政治教师能否以自身优良的素质深深吸引接受主体(学生),缩短与接受主体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6.
曹参 《检察风云》2007,(23):76-77
这是一个城市大玩具.   电子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独立的美学思想和创新传播手段,是当今世界文化创意领域"核心竞争"之要素,与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提升现代城市竞争力有着密切而深刻的内在关联,已成为全球化进程发展中一种不可小觑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7.
段春娟 《理论学刊》2006,(8):115-117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范畴,散见于我国古人的言论中,在内涵上具有情景有机统一的本质规定。至近代,王国维对意境范畴作了不同的阐发和充实。王国维的学术生涯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等领域,这种广泛的涉猎与他对人生诸问题的孜孜探求密切相关。作为在美学领域的探究成果,境界说实则是理想人生境界与高远艺术境界的叠合,深深打上了王国维人本追思的烙印,体现出近代中国东西方文化交流融会的最初征象。  相似文献   
18.
孟大妈普法     
全国“四五”普法先进个人、北京市大兴区兴丰街道三合南里退休干部孟祥贤大妈,今年77岁了。她从2001年开始收集、学习各种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做法制宣传展版36种1600多块。图文并茂、样式新颖的展版深受群众的欢迎。几年来,仅直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就达3万多人。  相似文献   
19.
郑佩兰 《人权》2010,(3):45-48
儿童是社会未来的主人翁。儿童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的基石。因此,多条对儿童适用的国际人权条约对儿童教育之权利都有适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郭昭第《审美智慧论》在深入反思传统美学学科困惑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系列摆脱学科困惑的新尝试:一是整合西方美学、中国美学和印度美学资源,尝试构建世界美学的新格局;二是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核心关系,尝试构建和谐美学的新思路;三是抓住一元论与二元论的知识美学与智慧美学的根本分歧,尝试构建智慧美学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