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70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治动员的新思路、新方法,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2.
吉尔吉斯斯坦自独立以来已发生了三次“革命”,广义来讲,这三次“革命”均属于“颜色革命”的范畴。但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在进行政治动员时,往往尚不具备其他“颜色革命”反对派发起政治动员的一系列“常见”条件(如发达的社交网络、强有力的政党、较高水平的青年组织等)。而在相关条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反对派依托何种力量实现高效的政治动员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为解答这一问题,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所掌握的三种非正式政治力量--个人政治关系网络、部族认同与部族群体、传统政治习俗成为本篇文章重点考察的因素。在三次“革命”中,这三类非正式政治力量帮助反对派实现了募集资金、召集支持者、获取舆论支持、削弱政府合法性、策反政府高层官员等一系列政治目标,成为反对派进行政治动员的主要依托。运用非正式政治力量,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得以在其他相关条件尚不充分的情况下,于短时间内实现有效的政治动员,并最终达到了推翻现存政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3.
革命根据地教科书既是启蒙教育的基础文本,又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的一场全面深入的政治动员的宣传载体。革命根据地教科书编撰出版的"政治取向"是政治动员的基本前提;辐射广泛"受众群体"是政治动员的影响力量;全方位谋求"公信力"是政治动员的目标设定;有意突出"领袖人物"是政治动员的主动构建;审定之后"允许翻印"是政治动员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64.
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为里、表,共同体现着话语权的分散化配置,并由此关联着共和精神和分力格局。学术自由故而为宪政的题中之义。宪政体制下政治系统对学术自由的尊重和对学术的纯粹性的敬畏,自有其内在逻辑。当代的情形则是,学术被纳入了相应的政治动员之中,从而形成了学术—政治关系的复杂形态。不过,宪政体制下对学术的政治动员和法治—宪政进程中对学术的政治动员呈现出不同的情形。  相似文献   
65.
政策执行成效受到执行主体和执行过程中的多重因素影响。厘清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行动逻辑,有助于辨析政策成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对H省“秸秆禁烧”治理行动进行田野观察,基于“过程-组织-类型”三重维度分析中间政府动员行为与基层政府自主行为的匹配差异。研究发现,动员行为的发生通常具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但基层政府响应政策时具备一定的自主空间;动员行为能助推执行进程,但政策落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冲突仍依赖基层政府的自主性调节;动员内容并不具备强约束性,基层政府的自主行为是对“约束”的软化和政策的本土化。治理成效依赖动员行为和自主行为的互动关系调节。基层政府的自主空间需在一个合理阈值内,满足政策目标和治理情境间的价值均衡。  相似文献   
66.
思想政治工作是消解破坏性网络政治动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性网络政治动员的发生与发展与网民群体的思想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消解破坏性网络政治动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7.
论网络政治动员:一种非对称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政治动员政治动员在现实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的转化和联动,其核心机制是虚实转化,在虚实转化过程中发生了动员空间、动员主客体存在形式、政治信息与政治力量的三层相互关联的转化。动员主体的牵引力、网民诉求的自驱力、网络信息的催化力、网络环境的支持力相互作用是推动自发性网络政治动员蓬勃发展的动力。网络政治动员是一种新的政治提取能力,体制外成员更善于通过它获得同政府和传统权威抗争的力量。自发性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态势与政府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态势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对自发性网络政治动员的治理,相对于西方国家的法治路径和技术路径,以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的政治路径更值得继续尝试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8.
吴晓璇 《党史文苑》2009,(1):13-14,18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场直接导致社会变迁的运动,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某些资本家的抵触,因此,选择有效的政治动员方式至关重要.党和政府主要采取了运用领袖威望进行政治动员、借助组织力量进行政治动员、通过宣传舆论进行政治动员、通过思想教育、利益激励进行政治动员、树立先进典型、促成竞争进行政治动员等方式.这些方式的运用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动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9.
段春义 《党的文献》2016,(5):96-104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在全国更广泛的范围和规模上开展对人民群众的经常性宣传思想工作,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群众政治动员网络机制和渠道——宣传网制度。在1950年全国部分地区试点的基础上,1951年1月1日中央向全国发出了建立对人民群众宣传网的号召。以上海为案例,1951年2月上海根据中央指示,发出建立人民宣传网的计划,积极开始进行宣传网的建设,机关、学校、工厂等宣传网建设迅速展开;1952年底,覆盖各个领域的宣传网基本建成;1953年宣传网开始进行巩固和调整。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党自身组织和宣传系统的健全,至1958年后,宣传网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0.
龙太江 《探索》2003,1(4):26-28
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建国后动员模式成为党执政与治国的基本方式。动员模式尽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其固有弊端使它在正常情况下不应成为一种治国的基本手段。改革开放以后 ,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 ,党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 ,这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我们应以制度建设为核心 ,努力推动依法治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