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70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共产党系统批判官僚资本主义始于内战爆发后。正是由于抗战中国民党在确立官僚资本主义体系过程中的倒行逆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又一有力批判武器。中国人民以武力的批判为基础,在抗战胜利后即迅速实现了民族解放与民主解放的双重胜利。  相似文献   
82.
规范性的制度文本与政治过程的实际情境常常存有差异。在四清运动的全过程中,社队干部、工作队和贫下中农协会是不同的动员主体。后两者作为非常规权力组织,于行为模式中累积一定的动员资源和利益诱导、宣传教育、组织控制及典型示范等动员技术。然而,工作队和贫协终难遮掩其“角色暂时性转换”的发展性质,并于政治动员的权力互动中显露出实际运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83.
错置的议题:西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认知。遗憾的是,围绕这一议题所展开的激烈争论没有得到国内学界的充分回应,其主要观点也较少进入国内的政策辩论。因此,有必要通过回顾西方研究中国民族主义的路径与框架,探讨利弊,总结经验,并为今后的研究议程提出建议。西方对该议题的研究存在两个缺陷:第一,"原生主义"与"工具主义"的认识论对立,使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国民族主义究竟是自下而上的民众诉求还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这一问题,导致研究框架的僵化和变量选择的局限,削弱了理论观点的完整性与说服力;第二,大量研究试图揭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性质"而不关心其具体内容与生成机制,对民族主义的理论成果也较少借鉴,不仅造成议题重心的偏离,更在客观上导致中国作为"特殊"案例孤立于世界民族主义研究的整体视野之外。只有深入认识民族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概念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国社会变革的内外动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4.
动员是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一种内在需要,确立一种有效的动员模式极为重要。回顾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历史,动员方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也发生了转变,从政治动员的为主导转向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的融合,这种融合具有一定的政治价值和管理价值,为了实现有效的融合,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制和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85.
政治动员指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权威主体一下而上地发动民众参与某种特殊的政治活动,对公众行为的引导或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的过程。政治动员力主要描述政治动员程度和动员客体范围的大小。  相似文献   
86.
<正>历时一个多月的台湾"太阳花学运"在4月10日晚结束,占领台"立法院"议场的学生的诉求得到部分回应。一般认为,这场学生运动并不单纯,而是夹杂着国民党内部矛盾、民进党内各派系争斗以及民进党政治动员模式的调整等诸多因素,其对台湾政局、社情民意和两岸关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国民党整合更加困难国民党的整合以及团结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党发展的重大问题。2008  相似文献   
87.
成功的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原因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对华北根据地的秧歌进行了改造,并积极利用群众运动的方式进行推广,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改造后的秧歌不再是单纯的民间娱乐,而是乡村民众接受政治教育、理解革命话语的渠道,是他们表达政治意愿的途径。这种新变化赋予了民间艺术特殊的时代使命,有力地促进了中共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8.
张丽  何玉杰 《人民论坛》2014,(1):183-185
农业合作化时期阶级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在农民思想中的植入与形成是农民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表现.土地资源的获得和政治地位的提升实现了农民利益诉求,大规模的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塑造了农民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心理,实现乡村社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聚合.  相似文献   
89.
论点摘编     
《团结》2007,(1):18-19
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动员功能中国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长期的专制统治与落后的生产力,造成缺乏民主的传统和习惯。曹发军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撰文认为,在中国要实现政治民主化,扩大政治参与,必须首先进行政治动员,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实施政治动员。  相似文献   
90.
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获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其成功地进行政治动员是不能被忽视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在不同的政治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完成不同的历史使命。文章立足于1921-1966年中国政治发展的视角,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