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295篇
中国政治   160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3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2007年3月1日,是<参考消息>报问世50周年的日子.<参考消息>是在批判斯大林、破除僵化思想的背景下于1957年诞生的,是一项打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政".  相似文献   
642.
苏共解密档案证明,1947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致斯大林电报中,的确曾考虑过让“除中共之外”的“所有政党”,在中国革命胜利后离开政治舞台。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要取消“民主党派”,而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正确的解读。至于米高扬“报告”所宣称的,由于听了斯大林1948年4月20日复电“建议”,中共才“改变了对资产阶级政党的政策”,这一“结论”有悖于历史的真实。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认斯大林复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3.
俄罗斯新闻网站7月30日报道,俄罗斯最近对历史教科书进行调整,名为《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的教师手册即将发到各中小学。该书对涉及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等重大问题的评价产生  相似文献   
644.
斯大林时期“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形成于斯大林时期,研究它的形成不仅在学术上具有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具有借鉴价值。本文利用新的中文资料和俄文资料,试图分析斯大林时期"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645.
战后初期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和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初期,为了维持与美国在雅尔塔体系内确立的远东合作关系和在远东的既得利益,斯大林对中共和中国革命采取了消极冷漠的态度和立场。这种消极和冷漠表现为:不支持中共军队获得对日本的受降权;限制中共及其军队在东北的活动;削弱中共的政治自主权,要求中共通过与国民党谈判达成政治妥协;回避中共征求意见的要求,与中共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的努力。但是,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美国侵蚀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和阻止国民党向美国的一边倒,斯大林又策略性地向中共提供一些援助。  相似文献   
646.
胥仕元 《理论月刊》2002,(7):111-113
干部制度作为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一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苏联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干部制度各有差异,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将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47.
斯大林模式的根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明 《俄罗斯研究》2003,(1):79-82,91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社会领域高度一体化的“总体主义”模式。其根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一个由少数特权领导者阶层高居社会之上,代替工人阶级去实行管理的社会,也就是特卡乔夫所主张的那种“少数革命家”统治的社会,而不是先前马克思所预言的由工人阶级自己去实行管理的社会;它是“为”而不是“由”人民自己去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与其把斯大林模式说成是“教条主义”,不如说它是从根本上就脱离了马克思学说的“教条”。  相似文献   
648.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就包括革命的前途即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过渡到社会主义不是毛泽东在建国后才提出的“新思维”,而是他的一贯主张,只不过建国后将其付诸实行罢了,根本不存在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论的问题;长期以来,苏联和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确有怀疑,但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抗美援朝已改变了态度,根本不存在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的问题。李之所以产生误解,是因为不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过渡时期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两种不同说法,而把它们当成了前后衔接的两个不同阶段所致。  相似文献   
649.
为了解决粮食收购危机和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斯大林在与布哈林的争论中提出了农业集体化的理论.这个理论包含有集体化的必要性、作用和性质等丰富内容.这个理论的实践促进了苏联工业化的进展,但却对农业本身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破坏.  相似文献   
650.
斯大林时期书刊检查范围之广、手段之严厉前所未有。它斩断了"异端思想"从产生到传播的所有环节,保证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氛围的纯净,保证了党对思想文化领域的集中领导。但它也给国家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是,书刊检查制度严重妨碍了俄罗斯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