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73篇
中国政治   84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孔子与齐鲁     
王志民 《春秋》2010,(1):31-36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代是中华文化史上群星璀璨、伟人辈出的时代,是区域文化大放异彩的时代.也是文化经典光照千秋的时代。基于此,又有人称这个时期为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  相似文献   
182.
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思想家对诸侯国之间频繁的联盟行为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这些思考构成中国古代经典联盟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经典联盟思想既有在有关联盟功能、联盟生成等方面与现代西方联盟理论相一致的地方,又有在联盟的目的性以及“非”联盟思想方面显示着中国文化特性和价值追求的独到认识。与现代西方联盟理论相比较,前者赋予联盟行为以极强的道德意味,并已高度内化于中国的联盟实践中;后者则更重视联盟对“均势”的影响。前者主要从抽象的道德角度论述联盟的目的和价值,后者则是用工具理性去看待联盟行为与联盟现象的;前者虽然提出“非”联盟的思想观念,但并未给出除“自强”与“中立”之外其他更具想象力的实践方案,后者虽没有实质性地论及该问题,但却在理论上给出了有可能超越联盟政治的某种实践路径。中国古代经典联盟思想最终虽未像西方联盟思想那样发展成完备的理论形态,但依然以丰富的思想性和对后世中国的深刻影响彰显了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83.
刘兴海 《当代贵州》2013,(14):54-54
认识贵定,要从贵定的县名开始。作为全省唯一在县名中带有"贵"字的县,这片热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堆锦集秀的生态旅游资源。贵定历史厚重,人杰地灵。殷商时属鬼方,西周时属牂牁,春秋战国时为夜郎、且兰国地,隋置宾化县,唐置多乐县,宋筑"麦新城",为贵定建城之始。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拆新贵县之"贵"、定番州之"定",合称贵定县,县名由此  相似文献   
184.
明月 《各界》2011,(2):3-3
春秋战国时候,皇帝和臣子们的关系不是咱们熟知的那样皇上高高在上臣下噤若寒蝉,那时候住房条件没那么好,人也比现在朴实,所以他们谈话的时候都坐在同一个席子上头碰头膝挨膝,商量朝政也跟现在开小组会似的围一圈就得了。齐桓公和管仲的第一次会晤就是这样进行的。什么叫平等?这就是了。  相似文献   
185.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墨子为当时社会的贫乱交加、民生凋弊而痛心疾首,提出了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核心的治世济民之道,即以互爱互利、和平相处作为处理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把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繁荣的社会带入新世纪,中国积极倡导并推行新的安全观念。《墨子》国家安全思想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在今天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这些思想对我们的启迪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坚持积极防御的安全战略《墨子》崇尚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奉行防御型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86.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儒家、墨家、法家是在法律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三个学派,他们对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7.
谨卿 《中国减灾》2013,(2X):20-23
<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的黄河流域,是我们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2011年6月,农历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气如何流传至今远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且通过长短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  相似文献   
188.
墨家学派是先秦最注重实践的一个学派。墨子关于“尚贤”、“兼爱”、“非攻”的思想 ,涵蕴着丰富的治安学精义。墨学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批判 ,对“贤人政治”的设想与追求 ,对救助弱势群体的急切关怀 ,对战时社会治安管理的说明 ,都为后人的治安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料。墨子对平等社会的执着追求是应予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9.
春秋战国之荒政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形态的更替变动阶段,当时的统治者已对灾荒防治问题很重视。这一时期荒政有了飞跃的发展,集中体现在防灾能力的大大提高和荒政的逐步制度化和法制化以及荒政理论的进步,表明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0.
武树臣 《中外法学》1993,(5):24-29,10
<正> 循吏、酷吏是汉代中央集权官僚政体中风格迥异的两种官僚。他们各有不同的出身、经历和文化程度,并以其不同的施政方式来完成拱卫集权专制政体及其社会基础的政治使命。他们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可以从春秋战国的儒法对立和晋国文化鲁国文化的分野中找到原型。而这种差异的消弥和统一正反映了法家文化儒家文化融和过程的一个侧面。从历史渊源来看,循吏自春秋时便已初露端倪。《史记·循吏列传》所述孙叔敖、子产、公义休、石奢、李离五人大多为春秋时人。其主要特征是"施教导民"、"以患养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