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媒体     
《南风窗》2010,(1):10-10
<正>1【英】《经济学人》12月19日发展党内民主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领导人的自信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尽管中国的体制——混合了自由市场经济和政府在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的有效控制——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当西方经济在金融危机中苦苦挣扎时,中国经济的表现却  相似文献   
22.
从理性视角来看,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变革依次表现在三个方面的"权"与"势"变迁中:第一,新媒体呈现出某种"反作用力",不断摆脱对传统媒体的依附,有了自己的"地盘";第二,新媒体带来"权势"文化结构性变迁;第三,传统政权意义上的"群众"和传统媒体的"受众"发生改变。新媒体带来的中国政治进程生态的改变,虽然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但至少从目前表现出的通过新媒体激发的公民意识的觉醒、政治改革进程的拓展、经济发展领域的新气象、人文素养人文意识的复苏和重构等等,都将为中国整体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开辟道路,其积极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23.
《孟子》中有一句话:"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意思是交友要重德,把道德作为交友的基础和最高价值追求。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势利的东西终究会是靠不住的,唯道德这块基石才愈久弥坚。  相似文献   
24.
第一节李德生亲自点将彭勃赴任八一厂 1969年冬,一个寒气逼人的傍晚,一辆军用吉普车顶着风雪,在南京东郊的公路上疾驰.坐在驾驶员旁边的是60军政治部主任、南京市革委会主要负责人彭勃.他不时掀开皮衣袖子看表.老驾驶员清楚地知道,去许世友司令员那里开会,即使天上下刀子也不能耽误.他使劲地加大油门,换上快档.  相似文献   
25.
《工友》2009,(7):40-40
新华社记者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发现,以重庆市51名更改民族成分骗取高考加分的高考考生大多为官员子女、浙江绍兴一中申请高考航模加分者绝大部分为权势家庭子女这两起事件为代表,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或骗取高考加分的考生主要都来自非权即贵的权势家庭,频频发生的“加分事件”使高考加分制度备受公众质疑。(7月1日《南方日报》)  相似文献   
26.
2010年2月4日出版的《人民论坛》刊登原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黄苇町署名文章说,近些年来,“特殊利益集团”、“新富势力”、“权贵家族”等陆续见诸报端。虽然用词不同,但所抨击的,都是部分社会权势分利集团企图挟持公权力,独占改革利益的现象。其中三类群体尤其引起人们诟病。  相似文献   
27.
刘世强 《外交评论》2011,28(5):99-116
国际权势变迁一直是世界历史演进的常态,权势结构的变迁不仅意味着大国之间的权力转移和兴衰更替,而且影响着国际秩序的瓦解和重构,甚至重新界定国际规范、交往准则。知识扩散与国家学习构成了国际权势变迁的基本动力。现代知识首先产生于西方,而后开始了不可避免的扩散过程。伴随着西方的军事扩张、商业交往和传教活动,各种先进技术、制度和理念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非西方世界正是通过长期学习这些现代知识积累起了相对强大的国家能力。二者结合共同造就了国际权势的根本性变迁,即西方统治的相对衰落和非西方世界的显著兴起。  相似文献   
28.
把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成是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这丝毫不为过,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最有权势的男人,却也有吃闭门羹的时候!  相似文献   
29.
权势     
宛若喷薄而出的晨曦,权势有时是洒向人间的万缕霞光;犹如狼奔豕突的乌云,权势有时是遮盖天日的一片阴霾。  相似文献   
30.
宋德星 《国际展望》2024,(2):1-23+161
在动荡变革期,国际权势在国家之间、国家之上和国家之下均呈现出分散化趋势,其催生的普遍焦虑情绪使当今时代称得上是一个“战略焦虑时代”。同时,美西方基本国际态度的嬗变和以民粹主义为表征的自利化战略倾向,直接冲击着国家间关系。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首要地缘战略关切发生了由陆向海的历史性转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洋国家对华联合阵线的形成。上述战略环境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国家大战略的缔造必须高度重视国内发展,这是其赖以成功的基础,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外部战略环境的优化问题,并切实增强战略思辨性,客观理性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掌握好力量运用的艺术。因此,在中国国家大战略的缔造过程中,需要对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都予以足够重视,并将其视为一个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从而确保其内在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