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6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48篇
世界政治   1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0篇
法律   2257篇
中国共产党   671篇
中国政治   1129篇
政治理论   304篇
综合类   106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570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54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正> 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法》和传统的刑法理论,为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保障作用。但随着法人犯罪的大量出现和日趋严重的现实状况,降低了刑法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给刑法理论工作者带来了困惑。基于不同出发点的法人犯罪肯定说和法人犯罪否定说的论争,无论在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都有  相似文献   
72.
13年前诞生的羊城“金不换”工程.13年后,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奖”殊荣.一项工程.或者说一项事业.能够坚持这么长久.非常不容易.这一案例说明: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必须找准着力点,从一件件实事做起,持之以恒,这样坚持下去.必有所成。  相似文献   
73.
恶意民事诉讼,是指行为人为了牟取非法利益,采用伪造、变造重要证据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替其伪造、变造重要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恶意将与其没有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人卷入诉讼的行为。它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两个:第一,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变造了重要证据,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替其伪造、变造了重要证据,并以此作为其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支撑,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令相对人向其履行某种义务的行为。第二,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故意,即行为人通过民事诉讼,希望人民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74.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正当防卫制度已经形成较为独特的理论体系,具有较为完备的立法和司法基础,内含相互协调的多元的法律价值追求。但是,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在整体构建上还存在法律价值缺失的问题,值得关注。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准确界定正当防卫的重要价值。认为只有依据客观事实,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准确认定案件性质才符合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75.
铁路沿线治安防控建设应把握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铁路沿线治安防控体系主要包括防控主体系统、治安情报信息系统、物防技防系统、警务保障系统、沿线治安预警预案系统和沿线治安防控绩效评价系统等6个方面的子系统。  相似文献   
76.
实现法治需要的条件是多方位的,实现行政法治亦同样如此。经济的丰富发达、民主的广泛享有,“精神和制度方面大胆、务实而睿智的启蒙、借鉴和移植”都是其宏观性条件。正因为如此,应对行政法治的构成要件进行结构分析,从而为实现行政法治提供理论基础、创造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77.
<正> 保险并不意味着也不应该向任何人无条件地提供保险,以免在损失发生之时,使有些被保险人从赔偿中获取一种纯净的利益。在实践中,对此进行控制的相当可靠的方式,便是采取"可保利益"原则。一、坚持可保利益原则的目的在判例和成文立法中,贯穿于可保利益原则全部发展途程的两个主要目的,曾引起立法  相似文献   
78.
“去家”是康有为大同说赖以确立的至为根本者。实际上,主要源自《礼运》的这种祛家主义乃是墨家思想的体现。这意味着,这种祛家主义与以家为本的儒家思想无关,甚至与之完全相反,并且意味着,一种家际的双向交互关系决定了,较之墨家的“上同下不比”和法家的“三顺说”,儒家思想更易通向权责对应的现代民主精神。故不仅五四运动思潮视儒家为“专制主义护符”的思想难以成立,而且自诩为孔子信徒的康有为的“去家求解放”的大同理想,以其尊孔与非孔之间自相矛盾注定是一地地道道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79.
新《合同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我国的表见代理制度,本文剖析了两大法系表见代理制度与我国表见代理制度的异同,结合法学界不同观点对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对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完善我国的民事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80.
关于信息产品责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性质上讲,信息产品责任既不是合同责任,也不是侵权责任,而是独立于二者之外的第三种民事责任——信赖责任。其构成仍遵循损害、行为、因果关系和过错的框架,但其具体内涵又与一般民事责任有差别。另外,信息致害造成的人身伤害或精神损害依照有关赔偿法,当无疑义,但信息致害造成的纯粹经济上的损失或者机会利益是否应予赔偿,这应根据个案,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保护的旨意来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