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36篇
各国政治   28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篇
法律   123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权力转移理论的惯有论调是中国权力在接近美国时或实现对美国的权力优势替代后将挑战美国主导下建立的国际秩序,而权力转移理论则关注更有意义的国家间合作,认为权力的整合将使权力效用最大化。中国的自我定位是体系内国家,以满意型国家的姿态积极融入国际体系,遵守体系内规范,从事体系内国家的规范行为。关于南海争端,中国的"九段线"、西沙群岛基线、"搁置争端、共同开发"方案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倡的"海洋自由"原则和公平解决海洋争端的规定。  相似文献   
332.
王新月 《法制博览》2023,(1):151-153
随着各个国家对北极的科考和研究,北极环境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步上升为全球性热点问题,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格局,现有北极国际环境法律体系主要由北极的国际环境条约和专门性的环境条约所组成,其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法律冲突,这些法律冲突体现了国际法不成体系的特性,而国际法不成体系性又提供了今后解决北极环境及其他法律冲突的新思路。目前我国也积极关注北极环境问题,为北极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3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海洋法在传统海洋强国与第三世界国家间长期博弈的背景下继续发展,日本亦开始重视基于国际海洋法规则维护其海洋权益。战后日本面临的客观条件,使其在维持经济安全方面得益于传统海洋强国所主张的“海洋自由”,也使其在国土安全层面对这种“海洋自由”存在顾虑。长期以来,日本对其安全利益进行权衡,在选择追随美国等传统海洋强国关于“海洋自由”主张的同时,对于涉及国土安全利益的国际海洋法规则,则刻意采取了模糊处理的策略,以最大化其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日本采取的这种模糊策略开始面临现实压力。日本虽然于2014年提出了“海洋法治”概念,但其实践国际海洋法的策略难题依旧存在,对于关键规则的解释与实践仍显模糊与保守。  相似文献   
334.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军事安全压力有增无减,军事测量对我海洋安全威胁加剧,海上通道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海上跨国犯罪对我海洋安全威胁上升。21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能否得到保障,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海洋方面的安全。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应树立正确的海洋安全观、加强海防安全建设、研究并制定海洋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335.
由西方国家主导确立的传统的国际海洋法律秩序不能充分反映非洲等地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海洋权益。鉴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尤其是非洲国家获得政治独立以来,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开始全面参与构建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关系,具体表现在:努力推动新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确立;积极参与制定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履行新国际海洋法的各项义务。非洲国家为国际社会最终确立新的国际海洋法律秩序,以及为国际海洋法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336.
盛大的海上阅兵在民众中掀起了狂欢。一位海军大校打来电话,嘱我去中华世纪坛看看: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观念非常明确,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  相似文献   
337.
据《新闻晨报》5月13日报道,纽约当地时间1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以及《公约》缔约国会议  相似文献   
338.
"北极日出号"案本质上涉及沿海国和船旗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问题。基于对国际仲裁庭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的质疑,俄罗斯采取了"不应诉"的策略,但这并不妨碍ITLOS基于初步管辖权和案件紧急性而发布临时措施命令。在出现"不应诉"的情况下,国际司法机构并不排除"不应诉"一方的程序性权利,相反,司法推理显得更为谨慎,并尽量确保争端双方的平等。相形之下,中国在"南海仲裁案"采取"不应诉"的理由更为充分。根据"北极日出号"案的经验,中国在坚持"不应诉"的同时应尽量保持与国际仲裁庭的沟通,切实重视国际法在解决海洋权益争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9.
谢琼 《美国研究》2023,(2):30-53+5-6
美国至今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是公约却是美国海洋话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美国推动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公约多部分内容的谈判和文本的起草工作。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谈判与起草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召开前,美国对新海洋法公约的争端解决制度就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包括争端解决机制的总体设计、框架结构等完整方案。在谈判、起草新海洋法公约过程中,美国代表团以其本国利益为导向,坚持自己的主张,必要时做出适当妥协。美国利益深嵌于公约的相关条款规定之中,演化为美国在公约中的制度性特权。无论美国是否加入公约,它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享有这些制度性特权。这与当今国际格局及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